导读:近期,美国企业界纷纷大规模发行债券。MarketWatch专栏作家亚兰兹(Brett Arends)指出,他们的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在掠夺散户投资者的财富,将自己的风险和税务负担转嫁到百姓头上。
以下即亚兰兹的评论文章全文:
如果你想要理解华尔街所发生的故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当自己是在看抢劫片,比如《骗中骗》、《偷天换日》或者《十一怒汉》之类。
唯一的差别就是,在电影当中,是一群小人物联合起来,偷盗大亨、大银行或者大企业的钱。
而在华尔街,情况则是恰好相反。
比如,现在在我们眼皮底下,这里就正上演着债券大抢劫的桥段,只是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为数众多的企业都陷入了债券狂热,他们发疯一般地从普通投资者那里借贷,金额成万上亿,而利率却低得吓人。
共同基金投资者是如此绝望地想要获得收益,为了收益,他们什么都愿意付出。上周,沃尔玛(WMT)发行了总价值50亿美元的债券,其平均利率为2.9%,其中三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不过5%,而较短期的债券几乎根本就没有收益率可言。
高盛证券(GS)发行了13亿美元的五十年期债券,收益率只有6.125%。
这绝非偶然现象,还有很多的知名大企业已经这么做了,或者是打算这么做,比如美国银行(BAC)、可口可乐(KO)、强生(JNJ)、JP摩根大通(JPM)、摩根士丹利(MS)和百事可乐(PEP)等。
如果你投资于一支共同基金,而基金的投资范围又将企业债券包含在内,那么你的投资中很可能有一部分已经流向了前述的那些债券。我们也只能祝你好运了。
我们已经知道,任何购买这些债券的人都将不得不面对可观的风险。如果通货膨胀大举抬头,这些债券就将受到沉重打击。债券价格会暴跌,利息会丧失购买力。
要说这些时间以来,联储主席伯南克所发出的信号中有哪一个最明确的话,那便是他已经许诺要推动通货膨胀率上扬。
可是,有一件事是这些债券发行者不会告诉你的:债券大劫案同时还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避税妙法。
美国企业界正在以这些债券为工具,将数额巨大的,原本应该由他们来缴纳的税款巧妙地转嫁到了投资大众身上。我们将不得不更多地替他们纳税,而他们自己需要掏的钱,自然也就少了。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企业额为这些债券所支付的利息是可以获得扣除额度的。这就意味着企业首先省下了了35%——他们最典型的边际税率。
与此同时,债券的票息在投资者这一端是必须全额纳税的,而且税率明显高于股息和资本利得税率——票息是按照普通所得税率纳税的。
根据我的计算,沃尔玛为他们的债券所支付的利息可以让他们的应税所得每年减少1亿4400万美元。如果他们是按照35%的税率纳税,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每年省下5000万美元。与此同时,债券持有者的税务负担则会加重。
高盛呢?他们需要为自己新的五十年债券每年付出8000万美元的利息,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省下2800万美元的税款。
你那业已退休的父母将和其他许多纳税人一样,不得不通过他们持有的债券基金接过这些担子。
可是,抢劫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这些企业可以将他们从美国投资者那里借来的钱投入海外。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投资是不能在美国本土创造就业机会的,事实上,如果他们可以开办更多低劳动力成本的工厂,他们在美国本土可能还会继续裁员。
如果他们真是这么做的,他们从这些投资当中获得的利润可能会彻底逃出美国税务部门的控制,因为企业的海外利润会得到非常慷慨的优惠。
换言之,债券利息会帮助他们减轻自己的税务负担。与此同时,债券融资所得可以投资海外,这样还可以更多地不向美国政府纳税。
前财政部官员、迈阿密大学税法教授蒙德斯托克(George Mundstock)直言不讳——对于美国企业而言,这简直是一笔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买卖。
“如果你借来许多钱,而且你还有很多海外机构,你在海外所获得的利润不必立即纳税,而你所支付的利息却可以立即获得相应的扣除额度。”他解释道,“当前的利息扣除相关法规显然是慷慨得有些荒唐了。”
企业可以钻的税务漏洞还有不少。比如说,他们可以只用这些钱来购买自己的股票,这种做法是不必纳税的。
不必说,股票的回购会推动余下的股票价格上涨,而且还会增加每股盈利,提升股东权益报酬率。
这对于股票持有者而言,当然是好消息。不必说,这所谓股票持有者当中自然是包括企业的管理层,他们通常都持有大量的股票和期权。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具有讽刺性意味的最后一幕了——根据当前的法规,他们只要为自己的利润支付15%的资本利得税就可以了。(有人呼吁将这一税率提升到20%,但是至少目前,什么都没有发生。)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假设有一位退休的,独居的老妇人,她将自己的钱投入了一支债券基金,每年的应税收益为4万美元。为了这些基金从高盛债券获得的收入,她不得不负担25%的联邦所得税率。
与此同时,高盛的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因为这些廉价融资而获得了让自己持有的高盛股票增值的机会,他为自己增加的这天文数字般的财富而纳税的税率却是15%。
这不是抢劫银行,这是银行在抢劫。
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美前财长鲁宾:美国如何走出逆境
导读:美国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11月3日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表评论文章称,美国经济面临长期困境,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并制定真实可信的长期减赤计划,追加公共投资以及对一些关键领域进行改革,更重要地,提高政治体系的有效性,政府和国会通力合作、超越党派和意识形态来应对挑战,这些是美国重新迈向繁荣的不二法门。
以下是鲁宾的评论文章全译:
在经历8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滑坡之后,美国经济依然面临严重困境,未来前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程度为我成年岁月中前所未见,也给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制造了一个艰难的决策环境。在较短期内,的确存在实现健康复苏的现实机遇。然而我们面对着强劲的逆风:高失业率和就业低增长、财政需求下降与不可持续的高赤字并存、产能过剩、商业不确定性、消费金融业萎靡不振,不胜枚举。
因此,就长期而言,增长缓慢和起伏不定、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概率要大得多。不过,由于就业和投资开始温和增长、出口强劲,“二次探底”似乎相对不太可能。
我赞成政府有针对性地提高预算,它们有可能成为极其有力的经济助推剂,比如向小企业提供的政府支持,或者可以满足其他一些迫切需要,比如延长失业保险以及向教师提供州级援助。我希望政府能够提出其他一些有针对性的计划,可以给经济带来强大影响力或者缓解困境。更宏观来讲,一个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将是极具建设性的,当然前提是必须配之以真实可信、经立法确定的长期结构性赤字削减计划。否则,新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有可能整体上成为反生产的。它可能严重提升对未来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商业不确定性,或者出人意料地和戏剧性地扭转市场心理,从而导致市场分崩离析。或者,即便新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起初生效了,它也可能在面对逆风时无法产生持续的动能,结果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债务更高了,但国内生产总值并未上升。
另一个宏观政策工具是量化宽松,这一工具已经被激进地使用。颇受关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也许能够起作用。只不过由于利率已经非常之低,其经济影响可能相当有限,对股市的影响及随后对消费的效应是不确定的,目前通缩预期对经济并无重大影响,而美元贬值可能招致他国有害的反应。新一轮大规模量化宽松存在实际的风险:破坏大家对联储最终拒绝为美国债务进行铸币的信心、在当前或稍后全面提升通胀预期或实际通胀水平、导致竞争性货币贬值和贸易战。
在宏观经济政策之外,其他领域的措施可以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前景。包括去年的刺激计划和今年的金融改革在内,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总体而言是周全和有效的。不过,目前企业界和政府之间关系紧张,而这种紧张可以通过设身处地的相互理解得到缓解。政府、企业和所有其他利益方应该在监管问题上展开更为有效的合作,在加强保护的同时,也考虑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现在非金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囤积着近2万亿美元的现金,提升信心和改善营商环境将会极大地影响投资和雇佣。达成贸易协定也将是建设性的。但是从更广的视角来看,有一些复杂问题牵涉到其他国家非市场化的政策。另外,贸易领域还存在保护主义和竞相贬值的全球风险。
政府和国会未来半年应该通力协作,制定一个未来两三年生效的严肃的财政计划,计划还必须给关键性公共投资留出空间。该第一阶段的减赤计划应该致力于逐步降低债务占GDP的比率,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企稳,否则还将不可避免地继续攀升。在下一个阶段,应该将均衡预算作为长期目标。
即便这个“第一阶段”也是困难重重的,不过它可以提升企业的信心,降低较短期市场风险,并开始为长期经济成功构造财政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认为2001年和2003年针对收入超过25万美元人群的减税计划应该被允许到期。其他的减税政策应该延期两到三年,然后在“第一阶段”财政计划中做出评估。
长期来讲,美国有着活力十足的商业文化、灵活的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健全的法治基础、相对有利的人口规模和其他一些优势。但是在全球经济历史性转型的时期,我们必须勇于迎接转型带来的挑战,实现我们的竞争和增长潜能,取得全面的收入增长,而非过去30年来大部分时间里中等收入者落后的局面。
勇于迎接挑战意味着我们必须从当前高风险的财政轨道转向健全的财政体制、公共投资以及经济上关键领域的改革,比如教育、医疗成本、基础设施和移民等等。用一个有效的政府来支持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这并非一个自由主义观念,而是一个成功的经济体现实的迫切需要。
因此,我们最根本的挑战是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尽管过去一年半以来美国在立法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大家对于政治家们超越党派和意识形态、果断作出决定来迎接挑战的意愿仍存在广泛而严重的担忧。我们的政治体系、经济、文化和社会从历史来看具有良好的弹性,这便是一个给人带来希望的预言。过去我们曾经多次战胜严峻挑战,现在我们还能这么做,而且任务非常艰巨。
以下是鲁宾的评论文章全译:
在经历8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滑坡之后,美国经济依然面临严重困境,未来前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程度为我成年岁月中前所未见,也给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制造了一个艰难的决策环境。在较短期内,的确存在实现健康复苏的现实机遇。然而我们面对着强劲的逆风:高失业率和就业低增长、财政需求下降与不可持续的高赤字并存、产能过剩、商业不确定性、消费金融业萎靡不振,不胜枚举。
因此,就长期而言,增长缓慢和起伏不定、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概率要大得多。不过,由于就业和投资开始温和增长、出口强劲,“二次探底”似乎相对不太可能。
我赞成政府有针对性地提高预算,它们有可能成为极其有力的经济助推剂,比如向小企业提供的政府支持,或者可以满足其他一些迫切需要,比如延长失业保险以及向教师提供州级援助。我希望政府能够提出其他一些有针对性的计划,可以给经济带来强大影响力或者缓解困境。更宏观来讲,一个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将是极具建设性的,当然前提是必须配之以真实可信、经立法确定的长期结构性赤字削减计划。否则,新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有可能整体上成为反生产的。它可能严重提升对未来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商业不确定性,或者出人意料地和戏剧性地扭转市场心理,从而导致市场分崩离析。或者,即便新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起初生效了,它也可能在面对逆风时无法产生持续的动能,结果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债务更高了,但国内生产总值并未上升。
另一个宏观政策工具是量化宽松,这一工具已经被激进地使用。颇受关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也许能够起作用。只不过由于利率已经非常之低,其经济影响可能相当有限,对股市的影响及随后对消费的效应是不确定的,目前通缩预期对经济并无重大影响,而美元贬值可能招致他国有害的反应。新一轮大规模量化宽松存在实际的风险:破坏大家对联储最终拒绝为美国债务进行铸币的信心、在当前或稍后全面提升通胀预期或实际通胀水平、导致竞争性货币贬值和贸易战。
在宏观经济政策之外,其他领域的措施可以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前景。包括去年的刺激计划和今年的金融改革在内,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总体而言是周全和有效的。不过,目前企业界和政府之间关系紧张,而这种紧张可以通过设身处地的相互理解得到缓解。政府、企业和所有其他利益方应该在监管问题上展开更为有效的合作,在加强保护的同时,也考虑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现在非金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囤积着近2万亿美元的现金,提升信心和改善营商环境将会极大地影响投资和雇佣。达成贸易协定也将是建设性的。但是从更广的视角来看,有一些复杂问题牵涉到其他国家非市场化的政策。另外,贸易领域还存在保护主义和竞相贬值的全球风险。
政府和国会未来半年应该通力协作,制定一个未来两三年生效的严肃的财政计划,计划还必须给关键性公共投资留出空间。该第一阶段的减赤计划应该致力于逐步降低债务占GDP的比率,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企稳,否则还将不可避免地继续攀升。在下一个阶段,应该将均衡预算作为长期目标。
即便这个“第一阶段”也是困难重重的,不过它可以提升企业的信心,降低较短期市场风险,并开始为长期经济成功构造财政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认为2001年和2003年针对收入超过25万美元人群的减税计划应该被允许到期。其他的减税政策应该延期两到三年,然后在“第一阶段”财政计划中做出评估。
长期来讲,美国有着活力十足的商业文化、灵活的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健全的法治基础、相对有利的人口规模和其他一些优势。但是在全球经济历史性转型的时期,我们必须勇于迎接转型带来的挑战,实现我们的竞争和增长潜能,取得全面的收入增长,而非过去30年来大部分时间里中等收入者落后的局面。
勇于迎接挑战意味着我们必须从当前高风险的财政轨道转向健全的财政体制、公共投资以及经济上关键领域的改革,比如教育、医疗成本、基础设施和移民等等。用一个有效的政府来支持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这并非一个自由主义观念,而是一个成功的经济体现实的迫切需要。
因此,我们最根本的挑战是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尽管过去一年半以来美国在立法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大家对于政治家们超越党派和意识形态、果断作出决定来迎接挑战的意愿仍存在广泛而严重的担忧。我们的政治体系、经济、文化和社会从历史来看具有良好的弹性,这便是一个给人带来希望的预言。过去我们曾经多次战胜严峻挑战,现在我们还能这么做,而且任务非常艰巨。
美股评论:死神再度归来
导读:尽管第三季度当中,美国企业界的整体表现可圈可点,但是投资专家、Stock Traders Daily投资通讯编辑基伊(Thomas Kee)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根据他的投资率指标,美国经济的萧条和股市的下跌依然是长期趋势,而且定量宽松将进一步挤压企业的利润率,让企业的盈利前景黯淡起来。
以下即为基伊的评论文章全文:
最近几个月以来,华尔街一直在依据定量宽松政策的潜在影响调整自己的交易决定,此外,他们据以为参考的因素还包括共和党控制国会的可能性,以及企业盈利等等。
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很强势的盈利季节,这一点没有谁能够否认,即便美国银行(BAC)、富国银行(WFC)、花旗(C)和JP摩根大通(JPM)这些银行都能够依靠释放储备资金获得超越市场预期的表现。关键在于,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美国经济一天不回到正轨上,这样的成长就随时可能刹车,甚至开倒车,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才在试图利用通货膨胀的手段让经济重归增长轨道。
在这篇文章当中,我将和大家以我自己专有的长期经济模型投资率(The Investment Rate)为根据,进行一番探讨。我将大致解释一下这一模型的构造,对未来的经济条件进行一些预测。它所预测的,并非下周或者是下个月将会发生什么,它的预测是针对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
美元近期的疲软,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下一轮定量宽松,或者所谓QE2的前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这一点,股市投资者也非常开心。现在的企业盈利相当不错,投资者觉得下一轮的盈利还将更加理想。
眼前最大的问题是在于,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变化,企业的利润率都将会受到冲击——美国企业界发现,他们要将更高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已经是愈来愈困难了,因为后者因为高失业率已经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有些人或许还可以接受更高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但是大多数人已经不堪重负。在这种前提之下,美元汇率因为QE2的前景而日趋疲软,这自然就会带动商品价格上涨,对于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原材料和能源开支的增加,而企业又无法将这部分成本负担转移出去,利润率必然会缩水,而未来的盈利预期也不得不缩减。诚然,精明的企业管理者会着意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但是无论怎样的措施,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企业盈利前景的恶化,不必说肯定和定量宽松造成的商品价格上涨有关——哪怕许多人都觉得这应该是个利好消息,但是投资率模型告诉我们,我们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也是重要原因。所谓投资率,所反映的就是美国消费者长期向美国经济投入的新资金的变化情况。
我们的经济和我们的市场能够持续前进,本质上靠的就是这些新的投资。只有新的投资才能让股市成长,旧有的投资无论如何搅拌也就是那么多。不错,某种资产门类可能会获得较好的表现,但在没有新投资加入的情况下,市场总量是不会变化的,这就意味着成功者肯定是以失败者的出现为代价产生。投资率就是这样一个反应信投资每年变化率的指标。
这一指标是我2002年开发出来的,从那时开始,我就一直将其当作领先经济指标来使用。最初的几年当中,它一直是在发出乐观的信号,因为我们发现,从2002年到2007年期间,投入美国经济体系的新资金是逐年递增的。然而,到了2007年,我却不得不发出警告,因为投资率来到了转折点,因为需求达到了顶点,很快指标就要走下坡路了。因为警告的缘故,我还在CNBC得了一个“死神”的绰号。
美国历史上的第三段大衰退时期开始于2007年,直到现在我们还都没有能够复元,而且还没有任何能够在短期内复元的迹象。在这种和大萧条或者1970年代衰退膨胀时期类似的周期当中,反弹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不久前还经历了从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的一年以上的反弹。我必须承认,过去两个月左右时间中发生的一切让我多少有些吃惊,但是我更长期的预期显然不可能因此改变。归根结底,这只是长期走低过程当中的插曲而已。我们想要获得盈利的持续增长,唯一可能的办法就是高度关注海外业务,而且即便如此,在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之下,利润率还是要受到压力。
投资者在11月间可以采用的策略非常简单。如果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是位于1万1220点之下,我们可以买进ProShares UltraShort Russell 2000(TWM)、iPath S&P 500 VIX Short-Term Futures ETN(VXX)、ProShares UntraShort Real Estate ETF(SRS)和ProShares UltraShort Financials(SKF),并持有一段时间。相反,如果市场突破了1万1220点,我们就应该买进ProShares Ultra Dow 30(DDM),然后持有,直至局面再度反转过来,再换回前面的策略。1万1220点是长期阻力线所在,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
我预计美国经济将持续疲软,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选举和定量宽松之后,局面可能会更加严峻。因为可能性坐实而卖出的压力是很困难产生的,必然要影响到近期的行情。我的长期预测是,大衰退很可能还要持续很长的时间。
仅供参考!
以下即为基伊的评论文章全文:
最近几个月以来,华尔街一直在依据定量宽松政策的潜在影响调整自己的交易决定,此外,他们据以为参考的因素还包括共和党控制国会的可能性,以及企业盈利等等。
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很强势的盈利季节,这一点没有谁能够否认,即便美国银行(BAC)、富国银行(WFC)、花旗(C)和JP摩根大通(JPM)这些银行都能够依靠释放储备资金获得超越市场预期的表现。关键在于,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美国经济一天不回到正轨上,这样的成长就随时可能刹车,甚至开倒车,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才在试图利用通货膨胀的手段让经济重归增长轨道。
在这篇文章当中,我将和大家以我自己专有的长期经济模型投资率(The Investment Rate)为根据,进行一番探讨。我将大致解释一下这一模型的构造,对未来的经济条件进行一些预测。它所预测的,并非下周或者是下个月将会发生什么,它的预测是针对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
美元近期的疲软,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下一轮定量宽松,或者所谓QE2的前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这一点,股市投资者也非常开心。现在的企业盈利相当不错,投资者觉得下一轮的盈利还将更加理想。
眼前最大的问题是在于,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变化,企业的利润率都将会受到冲击——美国企业界发现,他们要将更高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已经是愈来愈困难了,因为后者因为高失业率已经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有些人或许还可以接受更高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但是大多数人已经不堪重负。在这种前提之下,美元汇率因为QE2的前景而日趋疲软,这自然就会带动商品价格上涨,对于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原材料和能源开支的增加,而企业又无法将这部分成本负担转移出去,利润率必然会缩水,而未来的盈利预期也不得不缩减。诚然,精明的企业管理者会着意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但是无论怎样的措施,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企业盈利前景的恶化,不必说肯定和定量宽松造成的商品价格上涨有关——哪怕许多人都觉得这应该是个利好消息,但是投资率模型告诉我们,我们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也是重要原因。所谓投资率,所反映的就是美国消费者长期向美国经济投入的新资金的变化情况。
我们的经济和我们的市场能够持续前进,本质上靠的就是这些新的投资。只有新的投资才能让股市成长,旧有的投资无论如何搅拌也就是那么多。不错,某种资产门类可能会获得较好的表现,但在没有新投资加入的情况下,市场总量是不会变化的,这就意味着成功者肯定是以失败者的出现为代价产生。投资率就是这样一个反应信投资每年变化率的指标。
这一指标是我2002年开发出来的,从那时开始,我就一直将其当作领先经济指标来使用。最初的几年当中,它一直是在发出乐观的信号,因为我们发现,从2002年到2007年期间,投入美国经济体系的新资金是逐年递增的。然而,到了2007年,我却不得不发出警告,因为投资率来到了转折点,因为需求达到了顶点,很快指标就要走下坡路了。因为警告的缘故,我还在CNBC得了一个“死神”的绰号。
美国历史上的第三段大衰退时期开始于2007年,直到现在我们还都没有能够复元,而且还没有任何能够在短期内复元的迹象。在这种和大萧条或者1970年代衰退膨胀时期类似的周期当中,反弹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不久前还经历了从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的一年以上的反弹。我必须承认,过去两个月左右时间中发生的一切让我多少有些吃惊,但是我更长期的预期显然不可能因此改变。归根结底,这只是长期走低过程当中的插曲而已。我们想要获得盈利的持续增长,唯一可能的办法就是高度关注海外业务,而且即便如此,在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之下,利润率还是要受到压力。
投资者在11月间可以采用的策略非常简单。如果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是位于1万1220点之下,我们可以买进ProShares UltraShort Russell 2000(TWM)、iPath S&P 500 VIX Short-Term Futures ETN(VXX)、ProShares UntraShort Real Estate ETF(SRS)和ProShares UltraShort Financials(SKF),并持有一段时间。相反,如果市场突破了1万1220点,我们就应该买进ProShares Ultra Dow 30(DDM),然后持有,直至局面再度反转过来,再换回前面的策略。1万1220点是长期阻力线所在,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
我预计美国经济将持续疲软,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选举和定量宽松之后,局面可能会更加严峻。因为可能性坐实而卖出的压力是很困难产生的,必然要影响到近期的行情。我的长期预测是,大衰退很可能还要持续很长的时间。
仅供参考!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