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加拿大投资移民每年只收700宗

大量中国投资移民排队想移民加国,移民部长肯尼出招暂缓



【明报专讯】移民部昨日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首度对经济类移民的申请数量设下限制,提出的原因是「申请太多接不完」。根据宣布,移民部将自今年7月1日起的一年,将只受理700宗投资移民申请,多一宗都不收。有律师指出,有关规定对中国移民打击最大,移民部一下子棒打三类经济移民,可说是「加拿大移民史上黑暗的一天」。

移民部限制申请数量的措施,主要针对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及企业移民三个类别,自7月1日起实施至明年6月30日,為期一年。移民部会主力处理积压个案,因此年终时的总抵加移民人数则不变;去年加国吸纳逾28万名移民。

有移民律师批评昨日的宣布為本国「移民史上黑暗的一天」,尤其移民部一年只让收700宗投资移民新申请,对中国申请人的影响尤其大,而去年抵达卑诗省的投资移民中,即有近七成来自中国。另外,自2005年以来,中国抵移民不管在家庭类别、技术移民类别的人数均明显下降,唯一硕果仅存的只有投资移民(表),因此有担心在移民部对投资移民申请设限后,连中国投资移民都没得来了。

有律师说,在中国一个月的新增申请可能已经800宗,正在准备文件的申请人要如何抢到「头炷香」、如何将申请寄到收件中心、又或者是否像排队买楼花一样去收信中心外面等开门,太多设想的状况,已引起申请人恐慌。

移民部对申请人数限制的新措施,昨日已刊登在《加拿大宪报》(Canada Gazette),所有移民申请必须在今年7月1日开放申请日起,送达斯高沙省(Nova Scotia)悉尼(Sydney)移民部「中央受理申请中心」(Central Intake Office)才算,只有在限额以内的申请才会获得审理。以下為三类经济移民的新规定:

●对投资移民的限制:未来一年只受理700个新增申请,超过部分则退回,申请人必须等明年7月再有新限额时重新提出。

●对技术移民的限制:那些没有事先获聘、已有工作安排的申请人,一年新受理申请不超过1万个,在限额以内,29项优先引进专业的新收申请,每项又不能超过500宗。

●企业移民申请自7月1日起暂停,以后视情况再开放。

此外,所有申请收到的时间,是以悉尼移民部「中央受理申请中心」收到的时间為准,先到先得。

移民部长康尼(Jason Kenney)说明,移民部必须限制申请数量的原因,他说:「加拿大每年收到的移民申请,均比预期的多,即使去年已调高投资移民的投资金额至80万,希望以价制量,但仍无法减少申请。」

康尼表示,為了加速处理现有的积压申请,移民只好对申请太多的类别,暂时限制新收申请数量,他说:「如果我们不合理对申请数量设限,积压只会愈来愈多,轮候会更久。」

此外,移民部发言人尼贾田(Kasra Nijatian)补充,这项改变并不会影响部原本计划在这些类别今年吸纳的移民总人数。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QE2终究是浮云

导读:本月底,QE2就将告一段落。MarketWatch专栏作家亚兰兹(Brett Arends)撰文指出,这一量化宽松计划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帮助到经济,在股市上造就的涨幅也近似幻象,而且美国投资大众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好处。


以下即亚兰兹的评论文章全文:

对于华尔街而言,美联储规模达到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确实是天大的好事。

廉价资金洪水一般涌来,帮助这些银行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比如上个季度,高盛证券(GS)每天都可以从交易当中获取利润。股市膨胀起来,至少以美元为参照是这样。自伯南克(Ben Bernanke)去年8月掀开QE2的面纱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已经上涨了大约24%。

可是,美国散户投资者见到的好处究竟有多少?

为了得到线索,我联络了共同基金行业组织投资公司协会。他们监控着各种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投资大众向共同基金投入了多少资金。

他们的发现是,这大约十个月的时间当中,散户并没有买华尔街所谓繁荣的账,他们实际上是在撤出资金。

整体而言,这段时间之内,他们总计从美国股票共同基金当中抽出了520亿美元的投资。他们其实是错过了最大的利润,因为实际上,这撤资额度当中的大约半数都是发生在涨势真正开始之前的最初几周。

此外,哪怕有一些投资者后来感到后悔,重新回到市场,他们选择的入场时机也和以前很多时候一样,显得不是那么英明。比如说,在今年2月和4月,他们都有追加投资的行动,而那两个时间点正是高点。那时入场的人,现在其实是亏本的,因为股市今日的水位不及那时。

目前,我们有超过8000万的婴儿潮世代都年事渐高,想要在退休之前削减自己持有的股票比例。或许我们应该说,QE2最大的功德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股价,帮助一部分有这样想法的人们获得了比原本可能的更高一点的卖出价格。

至于经济是否从本质上获得了帮助,就大可怀疑了。虽然有人坚持这样说,但是最新的分析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根据。

其实,哪怕没有周二那糟糕的销售数字,我们也都知道,住宅市场的情况实际上是比QE2推出之前恶化了。我们还知道,通货膨胀和失业两方面的情况,现在也都不如当初。我们更知道,经济增长的速度正在放缓。

事实上,即便所谓的股市繁荣,也颇有海市蜃楼的味道,因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美元贬值的产物。如果你以硬通货来度量股市,你会看到,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进展。如果我们换用瑞士法郎,则结果是,在过去几周的骚动之后,标普500指数现在较之伯南克最初宣布QE2的8月27日只上涨了不到2%。

QE3?还有必要再谈吗?

仅供参考!

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牛市丧钟早已敲响?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高德(Howard Gold)撰文介绍,标普首席技术策略师阿贝特认为,我们所经历的牛市很可能在4月底已经见顶,而投资者现在唯一能够等待的,就是大盘稍后逆势反弹带来的退场机会。

以下即高德的评论文章全文:4月29日,周五,全世界有二十亿人观看了威廉王子的婚典。

上百万人聚集在伦敦的街头,在这对新人通往白金汉宫的一路上献上他们的祝福,从拥有千年历史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开始,五千口不同的钟齐齐为他们奏响,前后长达三个小时。

同样在这一天,全球金融市场也在上演着类似的火爆场面——白银、原油和股票价格都收于历史高点附近。标准普尔500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都达到了2009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位。在这一天,罗素2000指数创下了历史纪录。

华尔街故老相传早有种说法:市场达到顶部时也不会敲钟通知的。可是,这一次似乎是个例外:那么,威斯敏斯特的钟声敲响,究竟是宣告一场去年那样的调整——股市从4月高点下跌16%——即将到来,还是为整个的牛市敲响了丧钟?

标准普尔股票研究首席技术策略师阿贝特(Mark Arbeter)认为,显然是后一种可能性更大。

在5月17日一篇题为《牛市或将结束》的研究报告当中,阿贝特写道,近期大宗商品市场的抛售,新兴市场的疲软,以及美元汇率的反弹“强化了防御性板块的地位……国债收益率的崩溃意味着可能是正在走出重大的顶部”。

他的结论是:“我们现在正经历着一场15%到20%,甚至可能更大的跌势,疲软势头将会一直持续到2012年。”

作为一位技术分析师,阿贝特首先关注的就是图表,而图表现在画出的可不是一幅美妙的画面。甚至可以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更像是蒙克(Edvard Munch)那著名的《呐喊》。

阿贝特指出,标普500指数已经跌破了1320点的重大支撑线,而之后又进一步下探至1295点。下一个重要目标将是1250点——日本危机于3月中旬爆发之后,股市跌到的谷底——现在我们距离那里已经不远了。

金融板块受到的冲击尤其强烈。阿贝特介绍说,这些股票已经“跌到了(它们)2010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近期的涨势中表现也不及大盘。

如果你想按照惯例,在这时候拿商品和贵金属来当避风港,那阿贝特可要说些你不爱听的话了。

“在我们看来,商品已经见顶了。”他写道,“我们认为黄金可能一路跌到每盎司1250美元到1300美元,之后才会出现真正的买进机会。白银可能在每盎司30美元附近找到支撑线,但是我们觉得,在调整行情结束之前,它跌到20美元区间也是有可能的。”

天哪——我们要是在50美元的价位上买进白银,那不惨了!

美元因素

4月下旬,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计划(QE2),以刺激疲软的经济,这一消息令市场心情大好,敢于承担风险的交易大行其是。然而,现在和那时相比,情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当时的局面进展直接刺激了高风险资产的复兴,从小型股票到铜、原油等商品,都走出了低点,在4月底冲上了高峰——尤其是白银,价格竟然上涨了150%之多。

商品价格大涨的主要推动力就是美元的疲软。交易者和投资者都不看好美元汇率的前景,因此自然就将赌注押在了相对强势的通货,以及商品的身上。

“在过去的几次股市周期当中,股票和美元一直都呈现负向关联的走势。这就是说,当美元走低,股票就走高,而当美元走高,股票就走低。”

于是我们看到,2002年到2008年,股票走强,美元走弱,之后伴随美元汇率上扬,股票进入熊市,而股市2009年3月开始反弹,恰恰又是在美元再度疲软的时间。去年到现在发生了什么,在此就不必赘言了。

可是现在,QE2正走向结束,而QE3还踪影皆无,阿贝特认为,趋势正在反转过来:他相信,美元一段时期内将趋于稳定并走高,而那些高风险资产的行情,则是相反的方向。

以美元对世界上若干主要货币编制的美元指数,5月上旬在73点以下见底,之后反弹,但是在76点再度遭受卖压袭击。

阿贝特估计,在眼前的调整或者熊市结束之前,美元指数将达到80点,甚至更高的水平。整体而言,美元汇率愈是上扬,股票和商品价格就愈是下跌。

其他技术分析师同样察觉到了麻烦的到来。“中期指标现在都是负数。”麦克米兰(Lawrence McMillan)在他的投资通讯The Option Strategist当中写道,“超卖的状况或许足以推动一场以1325点为目标的反弹,但是只要(标普500指数)的大趋势还是下滑,那么终归要轮到熊派说话。”

基本面的情况也同样让人乐观不起来:QE2的终结,经济疲软的消息,希腊危机的新一波,对通货膨胀的忧虑,还有新兴市场,尤其是被视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增长减速的问题。还有,关于美国债券上限的政治危机也可能让市场遭到剧烈的冲击。

最后的最后,我们现在还是在夏季,早已被历史证明不适合股市的季节。

不要等待

可见,阿贝特的极端谨慎立场,绝对是有其合理原因的。

他对我表示,标普500指数最终可能会跌到1130点(跌幅17%),甚至在最坏情况下,还可能会跌到1000点至1020点。这大致就是去年7月的低点,而且不必说,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熊市了。

我并不相信股市会下跌那么多,如果股市在一场戏剧性的调整之后继续以牛市的脚步前进,我丝毫不会吃惊。事实上,这也是比里尼(Laszlo Birinyi)和鲍尔森(Jim Paulsen)等人的看法。

可是,正如我在几周前就开始主张的那样,现在兑现至少一部分投资利润,应该是个不坏的主意。

“现在我是非常谨慎。”阿贝特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能预测跌势会多狠,但是我确实看到了许多消极因素,我认为大家应该兑现。”

他觉得,一旦标普500指数造访1250点,我们可能会看到一场“逆势上涨”——大势已近是熊市了——而在他看来,这样的潜在涨势也不可能越过1315点,不过这倒是投资者在市场再度走低之前一个难得的退出时机。

“我会在那时卖出的,为什么还要等待?”

仅供参考!

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

事关下一代富足生活的10大策略

图为2011年6月上旬出刊的美国《福布斯》杂志封面  

最新一期的美国《福布斯》于2011年6月上旬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标题为“事关下一代富足生活的10大策略”。依照本期封面文章作者William Baldwin的设想,采纳以下10项策略能够让一般家庭子女成为富足的一代。

当今的美国成年人是在花销下一代的财富,由此让那些对政府的预算赤字感到震惊的人们总在努力遏制这种做法。只要福利开支和税收方式仍沿着老路走下去,这就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人们不要对此只会捶胸顿足,而应采取一些可减轻其影响的措施,让子女在财务上变得强健些,使他们能经受得住因政府主办医保制度覆盖面缩小,和近期可预见的加税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下10大策略应能让子女们在财务实力上得到增强。

1.无需过度接受教育

有子女提出,要在完成本科教育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想法,可能是糟糕的投资方向。这种异端想法来自波士顿大学研究收入和消费模式的经济学者劳伦斯-克特里考夫(Laurence Kotlikoff)。高学位会得到更多收入,但它无可避免地也要付出更大代价,其中包括举债完成学业,外加1年或更长时间的收入损失。

克特里考夫通过把一位在俄亥俄州行医的大夫,与同样生活在该州的一位水管工进行比较向人们展示,获得医学博士的大夫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最终在一生中得到高于水管工的可支配收入。

他使用了该州的平均数,界定这位大夫最高年入为18.59万美元,而该水管工为7.17万美元。然而,他理想中的这位大夫却只有很短的职业生涯,她在毕业后的前11年间只能担任住院医生。但她在学费、贷款利息和各种所得税上却付出了很多。这位水管工每年最终可得经通胀调整后的3.32万美元可支配收入,而大夫只有略多些的3.37万美元。

克特里考夫因此建议,若对学问感兴趣不妨继续读下去,但决不应为赚钱而读书。

最值得学习专业的毕业生年收入中值:

石油工程师:12万美元;制药:10.5万美元;数学和电脑:9.8万美元。

2.在花费少的高校读本科

类似荒谬的观点还有,声名显赫高校的学位特别有价值。克特里考夫认为,现实中的情形是,名牌高校毕业生在人生中表现卓越是因天分和雄心大志,绝非他们在课堂上所学,也不是因为机会大门总向握有名牌高校毕业证的人敞开的。若子女迷上了不提供财务支持,或只提供低于1万美元资助的名校,要确保让他们在选择第二方案时更谨慎些。

另一策略是先让子女进入社区学院学习1至2年,然后再转到州立大学学习。旅行者保险公司(Travelers)精算师,24岁的Joshua Nicholas前2年以走读方式,先在特拉华技术社区学院学习该校提供的特拉华大学的课程。他后2年在特拉华大学校园内读完了全部课程,并获得本科学位。他所负担的所有债务要比整个4年都生活在大学校园内的同班同学少4万美元。

开支少的高校:

伯利亚文理学院(Berea College);柯柏高等科学艺术联盟学院(Cooper Union);幽泉学院(Deep Springs College);西点军校(U.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这些高校学费全免,但学生必须负担自己的膳食和住房开支。

经费昂贵的高校每年开支情况:

巴德学院(Bard College):5.43万美元;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5.44万美元;萨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5.76万美元;卫斯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5.4万美元。这些高校的学费、住宿和伙食费都处在高端。

3.尽早考虑子女的养老计划

父母要告诉子女,他们会为子女挣得每一美元收入提供相应的养老补贴,只要子女们承诺这笔进入Roth养老账户的养老金只能在50年后才能动用。

有3个因素可确保该策略成功:激励的正面效果、税法对退休储蓄的优惠,以及按复利计算的强大效果。

子女们向个人退休账户投入的资金至多是来自他们的就业收入,而不应包括投资收入。只要以此为限,资金仅来自父母的日常开支结余。

如有女孩凯特琳暑假在餐馆打工收入5000美元。若按家长安排,她可将此用于日后上大学的学费,或在无预先安排下,在其他用途上开支。父母此时可另外在女儿的Roth个人养老账户存入5000美元。尽管凯特琳当年无法获得任何税收减免,但她数十年后从养老账户提取的本金和投资收益却可完全免税。

这是明智之举。凯特琳在任何情况下,在当年夏季的工作收入中不欠联邦政府的任何所得税赋,因她的标准扣税足以缴纳税赋。她虽未得到前端税赋减免带来的任何受益,但却更明智地选择了在她退休时,可享受全部免税提取所有收益的策略。

如果子女读大学计划申请资助,制定以上策略时应慎重。资助标准通常认定子女名下的资产能够部分用于高教开支。以子女名义持有的资产、那怕是置于任何一类个人养老账户的资产都会被视为可全部用于高教开支的金融资源。

为避免凯特琳的Roth养老账户资产被高校认定为具备高教开支的财力,故需推迟缴纳养老金,一直要等到她读大学三年级的4月份时,即等她提交了大学最后一年的资助申请后再向Roth个人养老账户续缴费。联邦税务当局也允许推迟续缴。然后,再需等6个月,直到凯特琳步入大学四年级的秋季时,再补交她当年夏季应缴的养老金。

若父母的开户银行对此业务一派茫然,那么他们可去找其他金融机构办理青少年Roth个人养老账户业务,共同基金公司就是对此非常熟悉的一类机构。在先锋基金公司(Vanguard)开户的青少年Roth个人养老账户数量已达4万个,它允许的年度最高缴存额为5000美元。

若子女获得高教资助资格,制定此计划时需慎重。另外,除非家长有能力充分缴足了自己的退休金,否则不应考虑此问题。

4.回避信用卡负债

家长要言传身教,让子女把信用卡持续循环的债务余额的做法,看作是邪恶的行业偷偷植入中产阶级,并让后者成瘾的概念牢记在心。全美每张信用卡的平均负债余额为8000美元。以年率15%计算,此余额在人的一生中可以利息方式至少夺走借款人6万美元财富。

一定要让子女记住,信用卡债务余额应全额偿还。如放弃信用卡,可考虑无透支功能的借记卡。

据全美最大学生贷款机构Sallie Mae的2008年高校学生贷款申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平均持有的信用卡数量为4.6张,每张平均负债额为3200美元。

5.考虑针对高校学生的储蓄账户

与大多数家长一样,每家父母都会受到按照《美国内税法》第529节的优惠规定,抛出开立高校学生储蓄账户建议的理财规划师们和金融机构的围追堵截。此方案的卖点是,若父母从此账户中提取资金用以支付高教开支,他们的收入就可免税。一些529账户的设计的确不错,且管理收费低廉,只要将收入存入此账户,父母的收入马上可获得州所得税减免。

但另一些这类账户设计的却像吸血恶魔,除了管理收费高得惊人外,且无税收减免。纽约州设计的很优厚。若父母直接,而非通过经纪公司把收入存入529账户,他们每年存入的首个1万美元,在夫妻共同申报所得税时可获税收减免,且管理费率仅0.25%。然而,德州的情况却完全相反,因该州无个人所得税,父母也无从享受税收减免的受益。通过证券经纪商投资德州的529账户,其管理费率高达2.3%,这足以抵消联邦收入所得税上的全部优惠。

高成本529账户地区:

哥伦比亚特区:2498美元;内布拉斯加:1900美元;密苏里:1878美元;堪萨斯:1690美元;威斯康星:1630美元。

低成本529账户地区:

犹他:262美元;弗吉尼亚:257美元;俄亥俄:243美元;罗德岛:77美元;路易斯安那:0美元。

6.转让祖父辈养老账户

假定有丈夫的父亲在85岁时离世,并留下价值10万美元的养老账户财富。若去世者在遗嘱中指定儿子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两位年龄分别为14和12岁的孙子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时,这位丈夫可考虑放弃继承权,让孙子继承此遗产。

隔代转移财富可做到本金加投资收益的长年递延纳税。因规定的最小提款数有赖于孙子辈的生存期限,而非父亲较短的生存期限,有时还需延长叠加收益的递延纳税。12岁孙子在他首次从5万美元遗产中提取700美元时,这笔现金由此发生了应缴纳的最低税赋。

如果今后长年来一切顺利,在孙辈自己变成祖父辈时,他们仍可享受继承下来的合法避税方式。在此期间,要坚持把规定的最低提取额转入应纳税的非个人养老账户(non-IRA account)中。继承的个人养老和应纳税这两类账户,今后会始终处在孙辈的名下,直到他们步入18或21岁时成年(各州法律上的成年年龄略有不同)。如果父母向子女们灌输了足够多的节俭思想,后者会很高兴地任由养老账户的资金长期增值,直到它扩大为可观的养老金。

7.从小开始灌输做预算的观念

子女们应在年幼时就学习如何做预算和了解自己的财力极限。父母不只是要给子女们一些看电影和买糖果的零花钱,而且还需付给他们数额更大的置装费和出行的交通费。这样做是在教他们如何公平交易和购物者的怜惜财富之心。

如果父母为子女在上大学时提供过分的财力保障,那他们肯定会在子女大学一年级时就接到后者要求继续增加经援的电话。

8.向子女转移有价证券

若父母是高收入阶层,他们可能持有股票、债券和基金,其中的一些品种可能会上涨,而另一些下跌。卖出亏损品种,以抵扣纳税申报中的收入,然后可把剩余的盈利品种转移至子女名下。

如果接受子女是低收入者,他/她在此资本利得项上不欠联邦税赋。例如,父母可向女儿转让投入7000美元购得的,现价值1.2万美元的股票。女儿会卖掉获利股票以置办房产。若女儿的包括出售股票获取的5000美元资本利得在内的年应纳税收入低于3.45万美元,这笔资本利得全部免除联邦所得税赋。若女儿已婚,她的夫妻共同申报应纳税所得额在达到最高为6.9万美元之前,都不会丧失零赋税的优惠资格。

这一策略对年龄已到24岁或更年长的子女效果更佳。若父母把超过1900美元的投资收益计入自己的应纳税收入时,它涉及到向24岁以下年幼子女转移非劳动所得的税赋(kiddie tax)问题,效果因而不佳。

针对低收入纳税人的资本利得零税率法律,预计2年后会失效,但也有再次延长的机会。

因此,父母想要抛售获利股票时,可考虑转让给子女;同时还需审慎处理年龄在24岁以下子女接受有价证券涉及的非劳动所得税赋问题;不应向子女转让亏损股票,卖掉它们即可。

9.住房比其他类资产更有优势

为子女的首套住房支付预付款,可为他们未来的数十年增加受益。不必为房市不振可能会造成拖累而感到担心,如果将此放到20-30年的时间长度上看,这是个不值得担心的问题。

拥有,而不是租用住房在税收上有很大优惠,而且它远远超过减扣按揭贷款利息赋税的好处。其原理是,假如父母把资金投入股票或债券,并利用投资收益支付租金,他们的收益不能免税。若把资金投入到住房,他们能获得生活空间形式上的红利,而这类红利完全是免税的。

还可以利用每对夫妻家庭房屋所有者的资本利得免税额最高达50万美元的优惠政策进行套现,而投资股票却无法得到如此大幅优惠。

全美年龄35岁以下年轻人的住房拥有率为37.9%;而去年25岁以下人群购房者占所有购房者的比例为6%。

10.家族企业可雇佣子女

若家庭有自己的生意,父母可考虑正式雇佣子女,而后者肯定应会认真工作。父母也应按照承担同样责任员工的工资水平为子女支付薪酬。若能克服一些障碍,他们在税赋上会受益很大。

没有投资收入的青少年在年入首个5800美元时的所得税率为零。因此可通过两代人间的收入转换,父母一方可有效地把35%的联邦所得税率降为零。这笔节省下来的资金足够支付面向收入课征的社保税(Social Security tax)。父母应把收入转移策略与以上提及的Roth个人养老账户结合起来应用。

一位加州数据库编程员Tonia Dyas把自己13岁的儿子聘为办公室助理,每月工资为325美元。因为孩子尚小,他可完全免掉家族企业员工应缴的社保税和政府主办医保制度税。

擅长高教和退休储蓄的理财规划师Troy Onink将此策略拓展到了另一层面。他认为,高校学生拥有的一些有价值的技能,有时可从家族企业那里赚到足以支付他们在校期间开支半数以上的收入。

此时,他们享有高收入父母无法享受的,因需缴纳学费而享受的税收优惠(tuition tax credit)的资格。高收入的父母有能力在已增值的有价证券交易上避开子女非劳动所得税赋(kiddie tax)。如果父母能实现目标,加上Onink的策略,共计让他们有了5个受益途径:把劳动所得收入转移至低税率子女;更大的标准减免比例;开立Roth个人养老账户;有价证券增值零税率和因需缴纳学费而享受的税负减免。

仅供参考!

不断误判形势 RIM长期挑战严峻

加拿大RIM公司6月16日盘后公布不及预期的2012财年第1季度财报并下调财测,美银美林的诸多担忧被证实,于是再次调低RIM的每股收益预期和目标 股价。美银美林认为,新产品发布是RIM近期的一个机会,可对目前股价提供支撑;长期来看面临严峻挑战,企业用户市场份额的下降不可避免;新操作系统QNX缺乏应用且与Android/iPhone同质化。不过鉴于目前估值已较低,美银美林维持对RIM的中性评级,目标股价36美元,目标市盈率大大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与身陷困境的诺基亚相当。6月16日RIM盘后交易大跌14.35%。



以下是美银美林研报摘要:


季度财报体现RIM全面走弱

几个月来我们批评RIM反应迟钝,指出公司管理执行不力、产品组合乏善可陈、企业用户业务存在诸多风险且财测过度乐观。RIM昨晚公布的季度财报和财测证实了我们的担忧,我们因此将公司2012/13财年的每股收益预期再次下调至5.26/5.38美元(此前预期为6.12/6.83美元),另外再将预期市盈率从8倍下调至7倍左右,之前45美元的目标股价也相应调降至36美元。

近期有机会,维持中性评级

我们认为RIM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长期挑战,但近期存在一些利好因素,可在目前位置对股价提供支撑。RIM的开支将继续下降11%左右,从而提升 今年下半年的每股收益。虽然面向企业用户的新产品发布推迟到9月份,但新产品的推出对每股收益可产生显著影响。新产品针对的是目前用户的需求,他们期待出现触摸屏宽大、浏览体验更佳、速度更快的设备。除了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低于6倍之外,14%的2012年自由现金流贴现率是我们维持中性评级的一个主因。

企业用户市场份额长期看跌

我们不太认可RIM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由于盈利前景面临相当不利因素,我们认为RIM在企业用户领域损失市场份额是不可避免的。围绕新操作系统QNX建立的生态系统仍然不牢固,它的应用不丰富,且没有体现出相对Android/iPhone的差异化。我们认为,RIM对变动不居的环境的调适太慢,事实证明它总是误判消费者的需求。成本削减也许短期内对实现盈利有利,但除非公司改善迎合消费者口味的能力,否则盈利将继续下降。

投资观点

我们的“中性”评级是出自以下担忧:1)2011年中推出的新产品竞争力不够;2)平板电脑创新不能取得成功;3)来自Android与iPhone的压力日益加剧使其无力改善在发达国家的竞争地位;4)产品成本、投资支出增加使毛利率和运营利润率面临风险;5)新兴市场份额增长无力支持 目前丰富的平均售价结构。

目标股价估值基础

我们对RIM的评级为“中性”,目标股价36美元,对应其2012财年预期每股收益5.26美元的7倍。我们选择的7倍市盈率大大低于RIM的历史市盈率中位值(约16倍),但与诺基亚目前的市盈率一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体现RIM新产品成功与否的不确定性,以及来自苹果与Android的竞争风险加剧。

目标股价面临风险

1)智能手机市场因宏观经济乏力而增长放缓;2)硬件销售价格不断走低施压利润率;3)苹果、谷歌(Android)、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与多普达(HTC)造成的竞争风险;4)新产品研发所需投资增长;5)新兴市场与预付费用户增长与产品组合不相称;6)新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不能取得成功;7)日本地震有破坏公司供应链的潜在可能。

仅供参考!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末日博士:中美欧日前景全都不妙

金融市场的末日博士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又抛出一些更悲观的预测,引发众多媒体纷纷加以报道。

他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上亲笔撰写的文章,差不多是写给欧元区的一篇讣告。尽管他也半真半假地提醒读者注意相反的可能,但鲁比尼明显认为欧元区即将分崩离析。

他在文中写道:

“荒谬的是,由于欧元区当初实现利率统一所产生的光环效应,使得各成员国在财政政策上得以存在更大分歧。希腊和葡萄牙等成员国在财政纪律方面的欠缺程度,只有西班牙和爱尔兰等成员国的资产泡沫累积程度可以与之匹敌。”

出毛病只是时间问题。

彭博(Bloomberg)和路透(Reuters)报道了鲁比尼周末期间在新加坡一个投资论坛上发表的言论。

据彭博报道,鲁比尼说:

“全球经济可能会同时遭遇美国财政危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欧洲债务重组和日本经济停滞的打击。他还说,这些因素共同阻碍2013年及以后经济增长的概率有三分之一。”

彭博(及路透)的报道都提到,鲁比尼因为预测到全球金融危机而一举成名。

但彭博也提到,鲁比尼在此之后的预测却不是那么准确。

彭博的报道说,他的其他一些预测并未成真,包括他在2010年7月4日所言未来几个月市场将突然转跌、经济增长将会减弱这一预测。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世界指数(MSCI World Index)去年下半年上涨了23%,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第二季度的1.7%,加速至第三季度的2.6%和第四季度的3.1%。

据路透这边的报道,鲁比尼四处搜寻经验证据来解释他对中国的悲观看法。

据路透报道,鲁比尼说:

“最近我在上海,坐了他们前往杭州的高铁,全新的高铁列车一半是空的,全新的火车站空了四分之三,和高铁线平行的还有一条看上去空了四分之三的新高速公路;上海的火车站旁边还有一个新机场,你可以坐飞机前往杭州;对于一个处于那种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拥有不止两倍而是三倍于此数量的基础设施项目是没有道理的。”

谁推高了中国房价?

是谁让中国准备买房的人们如此痛苦?政府实施一年管制之后房价依然与天齐高,所以是该找人承担责任了。

如果有人在考虑要不要兴师问罪,知名商业杂志《财经》已经对房地产市场的坏人和好人做了梳理,一目了然。

坏人名单上排在第一位的是腐败官员。《财经》指出,购买楼房是洗掉贿款的最佳办法之一,当山西的低级别官员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购房多达30套的时候,那就明显说明是在洗黑钱。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继续使用公款为其员工修建保障房,也难以摆脱干系。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其他角色还包括:

──投机性购房者。他们购买并囤积房屋,不打算居住也不打算出租,只想在房价上涨时利用资本增值获利。

──异地购房者。他们利用中国多数城市不收物业税的优势购买住房,以便能够享受到当地居民支付的电、水、交通、教育和医疗补贴。

──富裕的本地居民。他们购买多套住房,或者是用于自住,或者是拿去给亲友居住。

──购房用于出租的投资者。

──真正有需要的买房人。有的是第一次买房,有的是第二次或第三次买房,目的是换个大房子或搬到另一个社区。

政府要做的事情是把腐败官员、投机性购房者和富裕异地购房者赶出市场,同时不要伤害真正有需要的买房人。难点在于,投机性购房占据整个市场一个不小的比例。

具体多大比例很难讲。国家统计局承诺要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出空置房数量。不过,虽然普查结果现在已经公布,但看不到任何空置房数据。

在缺乏官方统计资料的情况下,《财经》杂志引用其他人的判断估计,2007年到2010年出售的新房当中,高达50%到70%的比例都是由投机客购买的,目前处于空置状态。

将一半的这类需求挤出市场,就会对房价造成严重影响。这对于首次购房者来说肯定是好消息。但手头持有未售豪华项目的开发商、高位买房的炒房客和为他们提供贷款的银行将会承受沉重打击。在坏人占据房地产市场相当大比例的情况下,政府在赶走他们的时候将不得不有所节制。

中国重走日本老路?


直到1990年,日本都还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大型经济体,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日本所发生的事情。今天,人们对中国取得的成就更为惊叹。这个巨大的经济体能够汲取教训、明白辉煌的成功通常预示着惊人的失败,这有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
日本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1950年相当于美国水平的五分之一,到1990年跃升至美国水平的90%。不过这种壮观的趋同之势却出现逆转,到2010年,日本人均GDP下降到了美国水平的76%。1978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时,中国的人均GDP仅为美国水平的3%,今天已经跃升至美国水平的五分之一。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是会继续这种令人瞩目的增长,还是也会让世界失望?

为持乐观态度辩护很容易。首先,中国有经事实证明的成功经历,1979年至2010年之间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10%。其次,中国的生活标准离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美国为参照,中国现在的人均GDP仅为日本1950年的水平,日本在那之后又经历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高速增长。如果中国能与日本的经济表现相当,那么到2035年其人均GDP将达到美国水平的70%,其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和欧盟经济规模的总和。

不过也存在反对的意见。首先,中国巨大的规模是一个劣势。具体来说,这种规模决定了中国的崛起会对资源需求造成远更巨大的影响,超出我们以往的经验。此外,这种转变造成的政治影响,可能会对一个共产党掌权的国家造成干扰。然而,也能以纯经济学的论证说明,经济增速的放缓会比多数人预期的更加突然。

这种论调的依据是中国现状的两个特征。其一,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学家们日益认识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因此,随着经济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维持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并驾驭规模巨大的结构调整会很难。过去60年中成功完成这个任务的经济体几乎只有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

幸运的是,中国与这些成功的东亚经济体在文化和经济上极其相似。不幸的是,中国与这些经济体一样,经济增长模式都由投资主导,这既是优势又是劣势。而且这种模式在中国尤为极端。因此,有理由说这种模式在中国会比在日本(其情况可能没那么扭曲)更早造成问题。

中国总理温家宝曾亲口表示中国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3月北京召开的2011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上,就十二五规划展开的讨论让我清楚认识到中国所面临经济挑战的性质。这套新的规划要求对经济增长的步伐和结构做出重大调整。具体而言,经济年增长率预期将降至7%。更重要的是,预期中国经济将实现再平衡,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并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前者的结果。

问题在于政府是否能够平稳实现这些转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认为它们不能。他的观点基于下述看法:在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中,抑制家庭收入以补贴投资发挥了关键作用。消除这种抑制——加快消费增长的必要条件——可能会导致产出大幅放缓以及投资更大幅度的减缓。政府补贴的产能扩张对增长的推动作用, 不亚于供给与最终需求的有利匹配。而这可能会突然终止。

事实上,投资增长远远快于GDP。从2000到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速为13.3%,而个人消费年均增速为7.8%。同期,个人消费占GDP比重从46%骤降至34%,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则从34%,上升至了46%(见图表)。
佩蒂斯教授指出,抑制工资增长、大规模扩张廉价信贷与压制汇率,都是将收入从家庭向商业部门转移、进而从消费向投资转移的手段。哈佛大学(Harvard)的德怀特•帕金斯(Dwight Perkins)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每多生产1单位GDP所需要的资本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3.7:1,上升至了本世纪头十年的4.25:1。这也表明边际回报率在不断下降。

这种增长模式若要如政府所希望的那样发生逆转,那么投资增长必须远远低于GDP的增长。这正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所发生的情况,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佩蒂斯提出的论点是,强制性投资策略通常都会突然终止。问题是究竟会在何时。在中国,鉴于投资规模如此庞大,它可能会在比日本更早的某个增长阶段发生。他认为,目前实施的投资中,有很大一部分如果没有那些人为的支持,将无利可图。他指出,信贷的迅速增长就是一个信号。瑞士银行(UBS)的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在2011年5月3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上也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信贷密度在急剧变大。这也让我们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试图维持由投资引导的国内需求的增长,结果导致了毁灭性的信贷扩张。

随着增长放缓,投资需求必将萎缩。按照7%的增长率计算,所需要的投资率(投资占GDP的比重)可能会下降多达15%。但将收入向家庭转移的尝试,可能会推动更大幅度的下降。投资这个增长引擎,可能会变成经济停滞的源头。

乐观的看法是,中国的增长潜力如此巨大,所以它可以轻松驾驭规划中的过渡。悲观的看法是,一个将一半GDP用来投资的国家很难顺利减速。我预期,中国放缓经济增速并加大对消费依赖的转型将困难重重。中国政府很有技巧。但它还没有在水上行走的本事。况且,未来十年它必须行走的水面将会波涛起伏。可要小心波浪啊!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案例分析在加拿大和子女联名房产的利弊

正当加拿大的房市热辣辣﹐赶紧在加息和合併税出击前入市﹐大家最注重的必是投资回报﹑地点好与否﹑价格「笋」与否﹑升值潜质……。且慢﹗先停下来﹐想想一句人人皆知的道理—「讲钱失感情」。再想想﹐人人都关心用最低的价钱买入最「正」的楼房﹐有无反而想想被这个热辣辣的气氛充昏头脑﹐在房契上「写错名字」﹖

有些人考虑过分周详﹐很多人知道由于先人过世时,后人除了要打点一切外,还要处理遗嘱认证费(Probate Fees)。以BC省为例,是以物业价值的1.4%计算。因此只要把物业转到下一代名下,就可以省回笔费用。再者,在百年归老后,任何资产都带不走,都是留给自己的儿孙,所以预先转名或加名就成为一个趋势。 如果在这种「周详」考虑下﹐再加上活跃房市充昏头脑﹐因而一时写错名字,便会惹来一身麻烦。

个案一:因财成陌路人

多伦多房地产律师Bob Aaron 有一宗经验分享,在2009年夏天﹐发生了一宗母子争屋的案例。他说﹐约80岁的Ada 跟丈夫Victor 结婚已50余年。自1995年煺休后,在卑诗省买入一块近25英亩的地皮,打算兴建煺休之居,安享晚年。买入后3年,他们打算把儿子John 的名字加到业权上,共享叁分一的业权。他们就是想到儿子日后都反正会继承遗产,倒不如预先加入他的名字,免去缴付遗嘱认证费。在卑诗省的遗嘱认证费大约是1.4%,换句话说,单单是他们的物业就需缴付超过 $50,000 的遗嘱认证费。

本以为一切相安无事,谁不知当儿子John 成为业权的一分子之后,他就开始大兴土木。他的父母5年内先后借出$552,000建筑费,再加上申请物业按揭的额外$175,000。John 认为父母的物业加上自己的名字,意味着物业由他自动继承。不过,Ada跟丈夫Victor认为这里是他们的煺休之居。

到了这个地步,大家的关係恶化,Ada跟Victor甚至在家中安装警报系统,更换门锁,不让儿子踏入家门半步。2006年年初,Ada跟Victor到安省旅行,探望另一个儿子。他们离开的第二日,John跟妻子Jasmine立即搬到屋中。后来他的父母回来发现,当然要求儿子跟媳妇立即离开,更向法庭申请禁制令,要儿子跟媳妇不能踏进物业範围。他们同时提出售卖物业,不过儿子跟媳妇一于当作看不见,对要求不加理会。

丈夫Victor在2007年逝世,而母亲跟儿子的纠纷案件在2009年夏天进行。Ada提出售卖物业,再平均分配出售所得的收入。儿子则反驳,双亲是暂时替自己保管物业,一切皆因自己曾经破产以及再婚。而且,他认为双亲对在安省的弟弟更好,因此自己理应得到业权一切。

法庭后来的判决,指出John误以为父母把整个物业当作礼物送给自己,可是这个想法不在法律上成立。因此,物业权最终归Ada,儿子跟媳妇则要立即离开,Ada也可自由售卖物业。

因钱失感情

Bob Aaron表示这个案件相信只是冰山一角,很多加国人民为了省回遗嘱认证费,最后赔上亲情和金钱。多伦多黄耀慧律师说,当年老父母和成年子女共同拥有财物时,加拿大法律认定子女的角色仅为财物受託管理人,而非拥有人。除非有力证据能证明父母的意愿就是希望该子女成为共有财物的最终拥有人,否则这份财物将计入父母的遗产总额中,并很有可能为其他遗产受益人分享。 

了解财物分配

黄耀慧律师解释﹐一般情况下,当两个人共同拥有财物、银行户口,或房地产,在其中一人辞世后,在生者便能立刻得到共有物的百分之百所有权,且不需透过任何法律程序主张此权,而这份共有物也不归去世者的遗产之一,在加拿大及其他以英国普通法为法源的国家,这种财物的拥有方式是属「共同拥有业权」(Joint tenancy)。

认识遗产认证

黄耀慧律师说,利用共同拥有做为遗产规划最主要的好处,是避免遗产需要通过法庭的认证手续(Probate)。「认证」是一个公开的法律过程,因此所有呈递法院的文件,包括亡者、遗嘱受益人、遗产总额的相关敏感资料都可能被有心人调阅。此外,特别是在如多伦多的大城市,整个认证过程花上数个月时间完成并不足为奇。不但费时,等待的过程对亡者家属来说亦是心灵的一大压力。最后,如果亡者留下庞大遗产,认证费相对也势必会等比增加。如果年迈的父母能在有生之年将成年子女加入成为财物共同拥有人,便可预先避免认证过程的各种负担 。

然而,共同拥有并非万无一失的遗产规划策略。近年来加拿大最高法院宣示两个举足轻重的判决,值得让所有国民郑重考量以共同拥有作为遗产规划策略的风险及可行性。

遗产纠纷始于目的不明

遗产诉讼案件往往始于兄弟姊妹发现其中一人成为父母的财产共同拥有人之一。当父母过世时,身为共同拥有人便直接获得财产的百分之百权益。常见的案例是住在父母家附近的某甲,有鑑于父母行动不便或身体有恙,主动提议或受父母请託,协助他们缴交水电费、电话费、地税及污水处理费等。为了让某甲方便与银行及市政府沟通处理这些琐事,某甲或其父母便将某甲加入为父母的银行帐户及房子的所有权。这种安排看似方便,但在父母过世后,便会带给某甲及其兄弟姊妹许多问题:父母的目地究竟是想让某甲成为帐户及房子的最终拥有者,还是纯粹为了方便才将某甲纳为共同拥有人?父母的遗愿是否是希望所有子女同享帐户里的现金及房子?当然,如果某甲或其兄弟姊妹之任何一方能提出铁证显示父母的意愿,那么法官的判决就容易了,多半遗产诉讼案缺乏的正是明确证据,这时法官会求助于先已存在的法律认定为判定胜负的出发点。

加国的法律制度
黄耀慧律师再解释加拿大法律对于共同拥有曾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认定,第一个是「赠与认定」。这个认定主张父母因亲情因素,希望将财产留给子女,所以如果他们已经给予某甲财物共同拥有权,那么其他子女(即某甲的兄弟姊妹)便必须提出证据说服法官,推翻此赠与认定。
第二个认定是谓「信託认定」。这个认定主张人只做交易,不做赠与,因此父母给予某甲财物共同拥有权的意图并非是要将财产在去世后送给某甲。在遗产诉讼的角度来看,父母的意思仅仅是要某甲帮忙管理这些共有的财产,所以在父母死后必须将它们交出做为遗产的一部分,供其他受益人分享。如果某甲坚持父母当初是要将共同拥有财产赠与于他,而非做为遗产的部分,那么某甲便必须提出证据说服法官,推翻此信託认定。

个案二: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为了澄清这两个相对的法律认定,并阐明它们在遗产继承法的应用性,黄耀慧律师利用加拿大最高法院针对两个来自安大略省的遗产诉讼案Pecore v. Pecore和Madsen Estate v. Saylor做出指标性的判决。Pecore和Madsen Estate两案,源自因兄弟姊妹对于父母的遗愿无法达到共识而起。共同拥有银行帐户的孩子认为父母当时让他成为共有人的用意就是要在死后将共有财产直接赠与于他,其他子女则认为,父母的用意仅止于让共有人帮忙保管帐户里的钱,这些财产应属遗产的一部分,必须交出来依遗嘱条例分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加拿大最高法院做出了以下宣示:

一﹑去世者的意愿是判决的主要考量,法律认定只供参考。如果有明确证据表示亡者的意愿,那么法院必然会允以尊重:如果没有足够证据证明,那么法院便会依赖法律认定作为推敲亡者意愿的起点。

二﹑「赠与认定」仅适用于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共同拥有财产。加拿大最高法院大法官认为,由于未成年子女需要父母扶养,所以赠与认定用在这种情况下是合情合理的。相反的,成年子女一般不需要父母扶养,所以赠与认定不适用于父母给予成年子女的共同拥有财产。 

三﹑「信託认定」适用于遗产继承法及年长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共同拥有财产。

在Pecore案判决书中,加拿大最高法院採纳先前一类似案例的判决,表示在现今社会,年长者委託成年子女帮忙处理财务,并为了方便而将后者加上银行户头或房地产所有权状成为共有人,是平常的事。除非后者能提出证据反驳,否则加国法律认定后者仅是此共同财产之管理人,而非受赠人。同时加国法律也认定此财产为遗产的一部分,以供分配于其他遗嘱受益人。

证据充足是关键
什么证据才能有力地说服法官逝者的意图?依加拿大最高法院指示,银行帐户相关资料、财务管理授权书、财物控制及运用歷史、财物的税务申报歷史,都是可供法庭考量的证据。此外,任何逝者生前的律师所能提供客人当时的指示及目的,亦会对案情造成相当影响。

以上讨论显示,如果身为子女的财物共同拥有人缺乏清楚、明确或可信的证据能证明父母的意图,那么即使父母曾口头上同意赠与共同拥有之财物,其财物也相当有可能透过诉讼过程被判定纳入父母遗产的一部分,由其他受益人瓜分。

结语 

黄耀慧律师认为,时下社会明显缺乏互信,猜疑与不安往往是遗产诉讼的起火点。如果一家人没有敞开心门沟通的习惯,相互猜忌的兄弟姊妹便可能因此走上对簿公堂一路。无论读者是积蓄有余的长者,或是正值壮年的子女,都应该正视共同拥有财物作为遗产规划策略将带来的法律问题,并适时徵询遗产法律师之专业见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谘询。仅供参考!




联系我们:(604)779-8123

QE2 结束后的投资策略

自从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去年秋天实施以来,股市和大宗商品的价格都获得了巨大的涨幅。但随着QE2 结束日(6月30日)的临近,股市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也都出现了较深幅度的调整。分析人士指出,在QE2结束后,投资者应采取资金合理配置与风险控制综合考虑的措施,因为预期市场的动荡将会加剧。


近期发布的经济数据大多不如人意,显示出经济增长将再次出现放缓的趋势。如果近期的经济表现是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所考虑的一个、或者是唯一的一个因素的话,那么我们很难想象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会很快结束,甚至我们还可以期待进一步量化宽松的实施。

不过,决定货币政策的因素最终应该是多方面的,如一方面是物价稳定和低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是充分就业。另外,随着2012年大选的到来,美联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维持经济增长的政治压力也的确存在。

总之,相信美联储很可嘴上说一套,但私下做的却是另一套。它将会大肆宣扬结束EQ2的积极影响,称它是为了维护财政稳健和抑制通货膨胀上升的必要措施。不过,一旦经济增长受到进一步阻力,他们很快就会推出新一轮类似量化宽松的刺激计划。

鉴于这些潜在的可能性与资产配置的关系紧密相连,投资者未来几周应做好迎接市场更波动、甚至更深幅度回调的准备。

对于增长型投资者,将资金合理的配置与风险控制综合考虑,选择处于周期中期的类股。此外,至少将少部分资金配置到基于大宗商品的资产,以对冲通胀以及美元价值不确定的风险。

在大宗商品的投资方面,可考虑同时做多和做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味做多的简单策略。选择一个多/空策略型大宗商品基金,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这种波动性较大的资产类别所带来的风险,而且可以给投资组合经理一定的灵活性,让其在较广泛的大宗商品范围内做空一两个不可取的行业。

仅供参考!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中国经济减速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的楼市泡沫似乎终于出现了泄气的迹象,这可能不仅对中国是坏消息,对中国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来说也是一样。


那么,如果中国建筑工人不再干活,谁会受到重创?如果建筑步伐放缓导致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出现更大范围的经济萧条怎么办?


在讨论上述问题之前,先做个简单的检查。虽然中国各个城市的住房销量减少,部分指标显示房价下跌,但目前尚不会出现灾难性危机。无论房地产市场减缓与否,预计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仍会达到7%-9%。

瑞士银行(UBS)经济学家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说,我们预计不会出现崩溃,我们看到的是三个月连续波动,数字趋于稳定,我们不在需要赶紧逃命的阵营,但数字开始起伏不定,这是静观其变的时候。

但若最终结果确实糟糕,就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那么中国以外谁会受伤?

第一波受影响的经济体可能会是向中国出口或间接依赖中国需求的大宗商品主要生产国。首当其冲的包括澳大利亚(煤、铁矿石、天然气)、南非和巴西(工业原料)以及智利(铜),还有提供橡胶的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提供大量煤的印度尼西亚。

这些国家的货币将会贬值,比如澳元、巴西雷亚尔和智利比索,目前它们都处于历史或多年来最高水平。

安德森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另一影响可能会是钢铁、机械和其他基础原料供应过剩。在过去十年中短暂的经济放缓期间,中国通过以极低价格出口这些原料缓解了供应过剩的状况,导致全球钢铁价格下跌,并与美国和欧洲之间出现政治僵局,这两个地区的钢铁行业过去曾因中国在全球市场倾销钢铁而大为恼火。

临近中国的韩国、台湾和日本可能也会受到冲击,它们为建筑和制造业提供重型机械。

处于价值链更高环节的会是为中国迅速发展的制造业生产高科技商品的国家,特别是德国,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

法国投资银行Natixis驻香港的亚洲经济学家斯利珀(Luca Silipo)说,德国有中国需要的东西;十年前,中国可以自己生产,因为他们集中在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的低端消费品。但现在科技是必须的,因为他们正试图向价值链的上游转移。从这方面来说,德国因中国的发展而取得了更重要的地位。

中国一直是德国快速增长的出口目的地之一,2010年德国对华出口增长了44%。不过我们要看到,中国仍然只是德国的第七大出口市场,排在法国、美国、荷兰、英国、意大利和奥地利之后。

尽管美国是中国出口商品的消费大户,但除了农业大宗商品和飞机等少数关键领域外,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却不是同一个数量级。即便如此,美国经济也基本是由内需驱动,因此对华出口减少只会产生很小的影响。

瑞银安德森说,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欧洲和美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会被拖进二次衰退的境地。

仅供参考!

华尔街最大的秘密

华尔街有众多共同基金想卖给你,它们或是“绝对回报”基金,或是“中型股混合”基金,还有可能是“小型股增长”基金。


许多经纪商、理财顾问和销售员都会对你说,只有将所有这些基金按适当比例混合持有,你才能构建出合理的投资组合,使其回报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到完美匹配。

一派胡言。

在你投入真金白银前,不妨听听鲍勃•豪根(Bob Haugen)的高见。

曾担任金融学教授的他花费了半生时间来研究股票市场。他撰写过众多书籍和论文,还与人合写了Case Closed这篇非凡的分析文章。

他在文中不厌其烦地详细分析了在1963年至2007年近半个世纪时间内那些表现最好(以及表现最差)股票的特征。

他发现了什么?

大多数所谓“时尚”股票都不值得投资。而那种要获得更多回报就得承受更大“风险”的说法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豪根说,股票市场其实有一个巨大秘密。

他说,几十年来,“那些有着最高风险的股票创造了最低的回报,而那些有着最低风险的股票则创造了最高的回报。”换句话说,股票的风险与回报应该成反比才对......从他对45年间股市表现的研究看,市场对风险的回报一向是为负的。

你不会因为自己承受风险而获得回报,却会因选择不承受风险而获得回报。

所有那些迷人而性感的“增长型”股票,所有那些你在不顾一切追求高回报过程中承受的额外波动性,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如果你当初把资金投入那些似乎只能让你保本微利的低风险“价值型”股票,你的投资收益其实会好得多。

在时间检验中胜出的是那些综合考虑每股净资产值、收益、现金流和派息等因素后价格显得低廉的股票。发行这些股票的公司目前就有数额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利润,这些股票不属于那些将幸福一股脑寄希望于未来10年的公司。它们还常常能从股市近期的增长动力中获益。

虽然豪根说,很难找到堪称“完美”的个股,但你依然能够找到表现良好的股票来构建投资组合。

投资价值型股票可以获得良好回报。豪根和Case Closed一文的另一位作者纳丁•贝克(Nardin Baker)写道:有强大证据显示,与所有那些有关预期回报的复杂理论相比,简单的直觉更为靠谱。

简单的直觉事实上会让你更轻松地赚更多的钱。即使是在计算进交易成本后,凭直觉进行投资的策略也能奏效。

这一发现也并非只适用于美国。豪根还研究了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股市的历史数据。

结果是一样的。波动性较低的股票带来了较高的回报。简直是免费午餐嘛。

很多专业投资者已经知道这一点,但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而知道的人当中,又有很多人不断忘记,一次又一次地急着追捧那些昂贵的“潜力股”。最近的情况就是这样。

华尔街也不会过于广泛地向公众散播这种宝贵的信息。跟客户解释起来是很困难的。而且,如果客户知道有一个以更低风险获取更高回报的简便方法,他们还需要基金经理干吗呢?

不只豪根一人做出了这样的分析。反向投资者多年来强调的数据显示,在任何一个较长时间段内,“价值型”股票总能跑赢“增长型”股票。

投资公司GMO的知名策略师蒙迪埃(James Montier)曾经证明,日本过去20年的大熊市完全是缘于“魅力”股的下跌。他发现,这期间如果你持有日本的价值股,同时做空这些魅力股,你实际上会赚到钱。

这种免费午餐证明,市场远远谈不上完全“有效”。豪根说,这个事实对有效市场假说堪称致命一击。

就连一些狂热崇拜有效市场假说的人也都被迫部分承认了这类观点。他们几十年来坚持认为,要获得更高回报,你就得承受更大波动或曰“风险”。回过头来看数据时,他们才意识到实际情况并不全是这样。他们承认,小公司的表现比大公司好,价值型股票的表现比增长型股票好──尽管它们含有的风险更低。

哦,原来就是这样有效啊。

这对今天的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碰巧,过去两年股市反弹期间增长型股票出现了大幅上涨。于是投资者再次任由自己幻想未来的辉煌,而不是紧盯今天的利润。FactSet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年初开始,增长型股票的表现比价值型股票好20%。这令人难以置信。小盘增长型股票表现最好。所有股票中最安全的大盘价值股表现最差。

如果历史可为镜鉴,这种现象将会是一时的,它对聪明的长线投资者来说是一次机会。显而易见的结论是,现在就该抛售增长型股票、买入价值股或价值股基金。虽然我对处于目前水平的整个股市持谨慎态度,但如果要买股票的话,我会买进一只低估值的大盘价值股基金。(本文译自MarketWatch)

仅供参考!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北温卡比兰奴添新景 「凌空步道」悬峭壁

近览植被河流 远眺群山瀑布


 
 一批北温小学生首发行走步道

 弧形步道以高强度钢丝固定在峭壁上
 步道四周被雨林植被包围

北温卡比兰奴吊桥(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公园又添新景,一条令人嘆為观止的弧形「凌空步道」(Cliffwalk)于今日正式开放。该步道孤悬半空,设有多个观景台,行者可在感受惊险刺激之餘,近览植被河流,远眺群山瀑布。公园代表指,预计步道会比卡比兰奴吊桥更受欢迎,成為吸引更多游客的新地标景点。

该「凌空步道」与卡比兰奴吊桥毗邻相望,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玻璃桥(Sky Walk)结构相似,将弧形步道以高强度钢丝固定在峡谷悬崖壁上,距离河面91米,孤悬半空。游客走在上面,能以崭新视角全方位饱览宏伟景观,包括四周的雨林植被、脚下的卡比兰奴河,以及远处雾靄中的瀑布等。

工程负责人斯蒂巴德(John Stibbard)表示,项目创意通过多次民意调查成形,理念是让人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歷时四年完成,耗资450万元;他指出,步道採取最环保的方案设计建成,沿路附有许多讲解,极有教育意义。

该个新景点不需要额外付费,只需要付原来的入场费。

园方昨日还邀请一批北温小学生踏上步道「首发行走」,不少小朋友对此兴奋欢呼不已,他们纷纷表示,虽然刚开始觉得有些惊悚,但之后為周围奇景所吸引,完全忘记了害怕,整个过程彷如漂浮在半空,是非常新奇的体验,有机会一定要再来玩。




华裔入境携禁品闯关留黑名单7年

眼镜蛇补药酒

这个鱷鱼皮包因為镶了熊爪,也不能进口



【明报报道】随大量华裔移民抵大温,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在温哥华机场截获禁止进口的「特產」项目也愈来愈多,其中,华裔旅客过关时被没收的违禁品,很多时更与「壮阳」或是「补身」物品有关。CBSA并证实,被查出过关时不诚实申报物品会留下坊间俗称為「黑名单」的「入境违规纪录」(record of infraction),纪录会被保存七年之久,「榜上有名」者日后过关会受到特别留意,可能会遭加强检查。

CBSA进口规定资深官员陈瑞娟昨日接受本报访问时说:「CBSA的电脑系统,确实有保存个人的违规纪录,有纪录的人士,每次入境被检查的机会比未有纪录的人高,且会检查得更细微。」

未诚实回答问题亦留纪录

其实,除了违反申报物品的规定会被列入纪录外,违反移民法,例如未诚实答覆移民官的问题,也会纪录在电脑档案中。不过,对这部分,CBSA未有更清楚说明,违反移民法的纪录,是否也会像「入境违规纪录」一样保存七年或是更久。

至于是否有违规纪录的人士,入境即「一定」会被检查,陈瑞娟说,这会视乎个案而定。

之后表现决定检查机率

她举例,主要看违规情况有多严重、带进关的物品有多离谱,以及最近的入境检查,是否未再违规,已遵守规定等,均会影响下一次会否被检查的机会。

会说流利普通话及广东话的陈瑞娟说,由于经常协助新移民处理入境申报疑难,对近几年华裔移民带将禁止进口的「特產」,也「大开眼界」。

千元罚款风险 携大闸蟹闯关

她举例说,其中受到老饕喜爱的大闸蟹,自2007年首度在温哥华机场被截获后,此后每年均有人甘冒被罚几千元的风险,携带大闸蟹闯关。

陈瑞娟说,大闸蟹还算是华人爱吃的美食,「民以食為天」的华人会想带大闸蟹,还能够理解,但有一次CBSA从移民行李箱中,搜到一瓶里面浸有一条眼镜蛇,还可看到当归的补药酒,颇為吓人。

入关货品无奇不有

陈瑞娟表示,华人携带闯关被没收的物品,一般与「壮阳」,或是「补身」有关,例如熊胆精、虎骨丸,及外表像是「魷鱼片」的中药材鱷鱼肉,由于这些食品或药品较「特殊」,CBSA在没收这些物品后,还保留作為「宣传教材」,尤其对新移民了解加拿大「禁止进口」物品,有不少帮助。

為了协助说中文的移民,在入境时办理物品进口申报,CBSA在主要机场,均设有合格的中文翻译员,随时协助入境的新移民,此外,CBSA还在机场设有内部专用翻译协助电话,帮助有需要的新移民。

可要求翻译或主管协助

她说,所有的翻译服务费用,均由CBSA支付,新移民不用担心费用问题。

此外,陈瑞娟还建议新移民,若在入关时被开箱检查,遇到CBSA人员处理态度太差,新移民可要求要与CBSA人员的主管对话,由主管提供协助。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另一场金融危机即将来临

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长、被誉为“新兴市场教父”的马克·墨比尔斯


有“新兴市场教父”之称的墨比尔斯5月30日警告,另一场金融危机“即将来临”,因为导致上一次危机爆发的根本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据报道,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Templeton Asset Management)执行董事长、被誉为“新兴市场教父”的马克·墨比尔斯(Mark Mobius)周一在东京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被问到价格波动问题时表示:“毫无疑问,另一场金融危机即将来临,因为我们尚未解决任何一个造成上一波危机的问题。衍生性金融商品不仅未受监管而且仍在成长。现在银行的规模有比以前大吗?有,一样大到不能倒。”

墨比尔斯指出,全球衍生金融商品总值超过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和,如此高的金额押注不同方向,将造成波动与股市危机。


三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部分是由与美国房贷连动的衍生产品泛滥所造成,许多屋主无法履行房贷,产生数千亿美元的资产减损,最终导致雷曼兄弟公司在2008年9月垮台,雷曼倒闭后的六个月,由已开发及新兴市场股票组成的MSCI全球指数暴跌38%。

全球信贷市场冻结促使各国央行对金融体系挹注逾3兆美元资金以支撑经济,则刺激该指数自2009年3月的低谷弹升99%。

墨比尔斯说:“每次危机都带来很棒的机会,市场崩盘就是我们在投资上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墨比尔斯也说,非洲具有“惊人的”投资潜力,他目前持有阿尔及利亚数家银行的股权,但并未指明是哪些银行。他说:“这些银行表现得很好,比过去受到更完善的监管。”

据彭博信息汇整的数据,MSCI阿尔及利亚指数的八家成分企业中有五家是银行,该国市值第二大放款业者GuarantyTrust银行在截至5月27日的半年内股价飙涨31%。

彭博的数据也显示,美国大银行的规模在金融危机之后已变得更大,未来15年“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家数将激增40%。

国际货币基金(IMF)27日也警告,有必要扩大监督“重要到不能倒”的机构,并提高其资本要求,以降低发生大规模失灵的机率。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