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世界银行预计2025年之前美元主导地位将被终结,取而代之的是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哈德森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主管欧文-斯泰泽(Irwin Stelzer)在《标准周刊》(Weekly Standard)网站撰文称,中国经济难以保持过去的高增长,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市场份额流失和相对于美国的竞争优势下降,而且人民币是否会自由浮动存在不确定性,至于欧元,2025年欧元是否会继续存在尚且存疑,因此美国整顿好财政、继续维持美元霸权的可能性更大。
以下是斯泰泽的评论文章编译:
如果美国两党不能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可能出现违约,这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对于媒体记者而言却是一个欢乐的话题。奥巴马总统没有举行磋商,而是选择了出访白金汉宫,并表示除非共和党人同意提高富人税率,他不会同意削减支出。所谓“富人”,是指那些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人,有时候也被称作“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部分共和党人表示,他们不担心违约,因为即便出现暂时的、妥善管理的违约,维持当前的债务上限可以安抚金融市场,并避免美国国债遭到降级。争议中的各方都在享受着作为“危机”中关键力量的重要感——政客都喜欢聚光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只要在最后关头达成协议,这场危机就迎刃而解。到那时候,所有人都可欢庆胜利,但却将意义重大的决定推迟到2012年大选之后。这里的所有人是指所有谈判者,而非所有投资者。担保美国出现违约的合约总值较一年前已经翻番,尽管相对于美国国债市场的规模仍较小。
两党的协商过程是一场好戏,不过忽略了真正的问题——即美元能否维持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而这一地位是有着巨大好处的。全球外汇储备大约62%是美元资产,低于2000年的71%,但仍高于1995年的59%。这些美元是法定货币,背后没有黄金或白银做支撑,只有美国政府含蓄的承诺:今天的1美元到明天还将值1美元。这也正是为何美元的持有者对联储不断印钞和压低利率的政策忧心忡忡。历史证明,这些政策将贬低美元的价值。对于美国国债的持有者而言,这比违约更加令人担忧。正是由于对美元贬值的担忧,加上分散风险的需要,欧元在全球金融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00年占外汇储备的18%,2009年占大约28%(这是世界银行公布的最近数据)。另外,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些国家如今购入人民币来支付中国的进口,而不必购入美元。
但现在情况变得有趣起来。对于经济学家而言,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才是重要的。这并非毫无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国际借贷者要求更高利率可能导致国内增长放缓,希腊便是无可争议的例子。目前,这一点对于美国至关重要,因为美国的经济复苏仍步履蹒跚,而就业创造仍不足以大幅降低失业率。随着政府开支收紧,利率上升将是经济最不愿意看到的逆风。
然而经济学并非政策背后的唯一推动力。人民币和欧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升值也是一个信号,说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相对下降。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在2011-2025年之间的某个时候,美元今日的主导地位“将被一个由美元、欧元和一种亚洲货币三足鼎立的全球货币体系所取代”。这里的“亚洲货币”很可能是人民币。
我们无法断定这一预测是冷静客观分析的结果,抑或仅仅表达了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愿望,因为国际主义者很自然地会渴望一个多极世界、希望美国丧失其主导地位。也许两者都有,不过我们最好用一种健康的怀疑主义来看待这一预测。
首先,假设中国经济将来能够保持过去的增长速度,这是有风险的。由于通胀压力迅速上升,中国政府被迫踩刹车,而且尚未取得完全胜利。与此同时,工人工资在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会造成两个后果,其一是市场份额流到其他亚洲国家和中美洲生产者手中,第二点从长期来看可能更为重要,那就是降低中国相对于美国的竞争优势。美国的实际工资一直以来几乎原地踏步,一些制造商在经历衰退之后生产率大幅提高。
至于第二个竞争者更加不值一提,欧元在2025年是否继续存在还是一个问题。
最终,2025年的局势如何,还有赖于美国能否整顿好自己的财政、中国是否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以及欧洲能否应对将来的违约。就这三者而言,前者比后两者似乎更有可能。
仅供参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