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星期日

新世纪传统「投资人」的暗然消逝

以前我们是如何投资股票的?当然是把知道、听到或看到的公司摊在前面研究一番,察看它的资产负债财务状况及过去与未来盈余方面前景做所谓的「基本分析」。外在的报告分析及专家评论也是重要参考。接下来有些人会作「技术分析」以选择入场时机,有些人则在等候「感性」的投入价格。从锁定个股到真正买入这个等待可以是几日也可以是几年。从一般投资人到专业资金管理人,甚至大师们基本上都离不开这个过程。

我们在此所说的是「投资人」而非专做短线持股只有几天甚至几分钟的「交易者」。当然小投资人有大部份的资金是交给专业的互惠(共同)基金来管理投资的。这一族的投资人新世纪以来是够沮丧落寞与失意的,而这挫折感名牌大师更甚于普通专业人员,而专业人员也许更过于一般小投资人。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因为短期股市的低迷不振,百多年来谁没见过熊市或股市低潮?长期股市无以踏出大步也非主因。

问题在于市场及投资交易内在环境已大不同,从量变到了质变。现在整个市场有七成的交易量来自程序交易或更进一步的「高频率」交易。也就是说每天入场的量只有三成才是依照上述传统入股流程而来。理论上此刻买入股数的七成可能在下一刻又走了。最怕的是「计算机」而非「人脑」同时决定要走人。2010年5月6日的短暂崩盘使道指几分钟内跌六百点就是如此。历史上已将之定名为「闪电崩盘」(flash crash),这以后还难免。四人打牌三人胡打,你怎么继续坐下去?

投资本是比功夫比能耐而不是只比速度。近来来自欧洲及国债的消息时好时坏,头条新闻掌握市场命脉,市场依消息面上下振荡幅度渐大。2011年前七个月道琼斯指数涨跌超过两百点的交易日只有四天,然而从8月到12月中已达32天。涨跌过百点的日子8月有15天,9 月有16天,10月有16天,11月有13天。

从1950年到1999年涨跌超过2%的日子平均一年只有五天,这数目在2011年一年高至约35天。记得9月连续两周,标准普尔五百指数先涨5%,后跌6%。前时只交易三天半的感恩节那一星期道琼大跌564点,谁知隔周又涨回787点。跳跃的市场会影响市场信心,在场的人怕重跌急于出手,场外的人不追高期待未来好价钱。就这样市场失去方向感,这是经济股市难着实地的信号。

Legg Mason基金管理人之一的比尔米勒在经营该基金30年后宣布辞职交棒。他是接着诚信基金的彼得林区而成为投资巨星。他之所以成为明星是因其基金的表现从1990年代初开始连续15年击败市场指数。他的退休可能是觉得五年来表现不佳,市场已使他难待下去。其退休又意味者传统老投资一代人在狂潮中的消逝。当然此「老」非指年岁,米勒大概不到60岁。

老顽童巴菲特日前也宣布指定其当农夫无大学文凭的大儿子霍华德为旗舰公司主席以捍卫「公司文化」,当然他不会参与公司经营与投资决策。难道大师也已决定淡出这个他看来愈来愈不正常的投资市场?

上世纪后半50年跌幅超过45%的熊市只有一个,新世纪十年内就出现分别跌49%与57%的两大崩盘。这已足以赶走一整匹的投资人。纵使欧洲问题解决,已扩大的波动幅度将一直存在着。几十年市场出不了界使传统投资理论与思维碰到严重考验。过去30年造就的霸主英雄们将渐渐走远而徒留「典型在夙昔」之叹。因市场大红的时代而迎入的一般传统投资人,除非改弦易辙,也只有选择默然消逝。

仅供参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