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加拿大2月通胀3年最高 加息压力增




加国2月份通胀录得连续第二个月上升,主要受累于能源及肉类价格上扬,而令人关注的是核心通胀率更录得3年来最大升幅,而且高于中央银行的目标水平,如果情持续恶化,央行或会提早加息压抑通胀。

统计局公布,消费物价指数1月份按年升2.5%后,2月份又升2.6%。剔除食品及能源等价格较波动种类的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升2.3%,升幅是2008年12月以来最大。分析员平均预测整体通胀率為2.7%,核心通胀率2.2%。

核心通胀超央行目标0.3百分点

央行月初已预期,通胀率将高于它在1月时的预测,因為「经济疲态减弱及油价上升」。

不过,它当时预言,物价升势在第二季将会放缓,其后通胀率便会维持接近2%水平。

央行一向的政策是把核心物价指数维持在约2%,如果持续超过该水平,便要加息压抑通胀,相反亦然。从2010年9月以来,央行把标准隔夜拆息维持1%,是1950年以来最长利率不变期,因全球需求疲弱,削弱加国出口表现。

丰业银行经济分析员Derek Holt指出,虽然通胀有加剧趋势,但「我们仍有足够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市场」,所以央行将会维持低利率,而非收紧货币政策去控制通胀。

一度穿平算 加元收市升0.1美仙

加元兑美元昨日早段一度跌穿平算至99.79美仙,其后受通胀恶化,提早加息可能性升高消息刺激反弹,收报100.13美仙,升0.1美仙。

道银分析员Sonya Gulati也指出,她原来预料央行会在明年中才加息,但如果美国经济復苏继续加快,或欧洲债务发展较预期佳,加国通胀压力将逼使央行提早加息。

2月份汽油价格按年升8.9%,而电力收费也升8.7%。食品价格升4.1%,其中麵包升7.2%,肉类升7.1%。

以按月计算,2月份整体及核心通胀俱是上升0.1%,经季节调整核心通胀则升0.2%。

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

加拿大最宜居城市排名 温哥华50不入


房价因素,让温哥华在最佳城市排行榜上,跌出全国前50名。


大温部分城市与多伦多排名


2012年加国最适居住城市十强

温哥华多年来被选為全球最佳居住城市,但一项加拿大国内的最佳城市排名,温哥华却连50大也不入。

渥太华三度蝉连榜首

金融杂誌《Money Sense》最新发表今年的加拿大最适宜居住城市排名,评选190个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城市。首名是蝉联三年的渥太华,温哥华则由去年的第29位跌至第56名,跌出头50位之列,主要原因為房屋价格高昂、下雨天数太多以及罪案率比其他城市高等。

根据杂誌调查资料,在房屋可负担程度排行之中,温哥华于190个城市中排名最尾,平均楼价高达86万。此数字相对温市平均家庭年收入只有8万多元,一个正常家庭需储蓄10年才能负担起当地房屋。

大温房价负担度 倒数十名

温哥华邻近城市,包括北温、本那比、列治文,以至温岛的维多利亚,均于房屋可负担程度排行中全国最后10名之列,其中列治文平均楼价达69万。

除楼价外,亦有其他成因拖累温市名次下跌:罪案率偏高,约10万人中就有8404宗罪案;降雨日子及失业率亦高于全国城市的平均。

文化体育艺术 全国最优

然而,温哥华于休閒及交通方面中获得很高评分:于文化、体育及艺术评分中获首位,北温及维多利亚仅次其后;于交通网络、步行及骑单车上班比率及空气质素评分中分别排名第5、第6及第7名。

另外,于加东较多华人聚居的多伦多,整体排名由去年第88名升至第47名,但其平均楼价及失业率排名同样处于低下水平。

该杂誌连续第七年进行民意调查,评选最适宜居住城市的标准,主要涉及影响百姓日常生活质素的多个方面,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住房价格、就业率、罪案率、污染程度、医生数量等,再根据城市于各方面的排名次序给予评分。

温哥华在国际及国内的最宜居住城市地位持续大幅下滑。


继去年让澳洲墨尔本挤下全球最宜居城市后,在「精明理财」杂志(Money Sense)最新的加拿大最佳居住地方(Canada's Best Palces to Live)评比当中,温哥华受从去年的29名大幅下滑至56名,第1名仍是渥太华,喜迎三连霸。

「精明理财」20日公布2012年加国最佳居住城市排行榜,评比项目包括生活水平、房价及物价、经济现况、收入水平、就业机会、整体气候、文化发展、犯罪率和其他因素等,由于温市平均房价高达近90万元,加上生活费用高昂,因此今年排名大跌27位,从去年的29名落居至56名。

卑诗省最佳城市三甲为温哥华岛的沙尼治(Saanich),全国排名第15,同样位于温岛的省会维多利亚(Victoria)全国排行第35,内陆的甘露市(Kamloops)则是全国第44名。

至于大温地区其他主要城市,三角洲(Delta)排第64名,北温第85名,而华裔众多的高贵林、列治文、本拿比以及素里等市,分别为第96、100、135以及168名。

「精明理财」发言人侯吉斯(David Hodges)以半安慰的口吻表示,其实在全国190个城市排名中,名列第56的温哥华仍然属于前段班。

除了大众运输系统挤进第5名表现亮眼外,温市居民脚踏车及步行通勤比率更达到16%,排名高居第6,空气品质也拿到第7名。

他强调:「何况温市的文化、体育以及艺术发展排行笑傲全国,勇夺第一名!」

侯吉斯指出,温哥华去年的平均房价为85万7000元,惊人的房市天价便是导致温哥华名次下滑的主因;另外,犯罪率及失业率仍然高于全国平均,加上全年170天的降雨及降雪量(precipitaion),对于排名下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负面影响。

除了温市房价外,列治文的房价近年来也不断上涨,在可负担住房(Affordable Housing )项目中吊车尾,全国排名第184;但是该市在犯罪率部分成绩显著,排行第7。

三角州居民吕小姐表示,虽然三角洲不是新开发的城市,但是该社区规画宽敞幽静,住宅及商业区明显分隔,「三角洲城市屋有庭院景观设计,优质的生活环境夺大温第二名实至名归。」

温市居民王先生认为,温哥华去年发生10宗凶杀案,可能是名次退步的原因,但他说:「排名仅供参考,温哥华仍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资料来源:明报/世界日报

2012年3月19日星期一

过去20年表现最好的10只美国股票

《财智月刊》(SmartMoney Magazine)创刊至今,已整整20个春秋。这20年间,股票市场经历过不少动荡起伏,见证了谷歌(Google)的上市、网络公司Pets.com的一败涂地、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破产、以及苹果公司(Apple)成为全球最大企业的成功。不过,尽管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全球金融危机让市场历尽劫难,但如果投资者在1992年4月第一本《财智月刊》上架时买入了下面这些股票,则能够收获不菲的回报。


为了找出过去20年里表现最好的10只股票,我们首先把搜索对象限定为1992年4月时被罗素3000指数(Russell 3000)涵盖在内的上市公司。这个指数追踪美国最大的3000家上市公司股票。其成份股中包括大量小型股,不过其涵盖的总市值相当于美国可投资市场的98%。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在这里面搜索过去20年里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股票。

当然,如果投资者在1992年4月时买入一只指数基金,在经历这些年的动荡起伏后,持有该基金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这些年的回报率是382%,也就是说,若独青睐指数投资,那么投资者如今手中的财富已是当年的四倍了。不过,这十佳股票在过去20年里产生的总回报率则要高达9,839%。换言之,如果你在1992年4月用1,000美元来投资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那么今天这份投资的价值将是3,820美元,但如果这1,000美元用来买下文列出的这10只股票,那么你的投资组合如今的价值将是98,393美元。

投资者若要在当年发现这些股市的大赢家,的确需要费些力气。追踪研究这些股票时间超过10年或15年的分析师不过才寥寥一两个人,更何况在1992年,这其中的大部分公司都还只是无名小卒。美国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首席股票策略师保罗•莱森(Paul Larson)指出,其中一些公司至今还只能算是中型、甚至小型股,这意味着在1992年时,它们很可能只是些微型企业。莱森说,“如果你希望持有一家市值能够增长50倍甚至60倍的上市公司股票,那么在你持有大型股时这个愿望将很难实现。”他表示,规模较小的股票风险会更高,不过“如果你找对了,那么你势必会得到很可观的回报。”

某些行业里出现大赢家的可能性更高。专家们指出,若能持有科技和生物科技行业的微型股,那么你大获全胜的机率会远远高于持有那些平淡乏味的房地产类股或是公共事业类股。但反过来讲,这样你亏到一败涂地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在不同行业里,一家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企业需要具备何种素质也不尽相同。对于下文列出的生物科技公司而言,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从一种畅销药起家,然后开发出更多畅销药的改良产品以强化其在同类品牌中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开发更多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新药。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他们需要搭上行业增长的顺风车,然后在这个不断扩大的市场中争取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诸如移动电话这样能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新技术搭上关系没什么坏处,不过,若能掌握这个新技术中的一项关键专利就更有价值了。

另外,若要获得9,000%的回报,投资者还需在其中几只股票出现大幅下挫时经得住考验。这里面有几只股票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跌势惨重,而且迄今也没有完全恢复元气──不过持有这些股票仍能够让投资者手中的财富在这些年后,变成当初的80倍、甚至90倍。苹果公司以其3,000%左右的回报率没能成功跻身这十强,不过这十强股票中,的确有两家公司与iPhone手机有关。下面就是这十强股票:

第十位:Astronics

自1992年4月以来的总回报率:6,004%

该公司是一家商用航天设备供应商,生产的产品包括安装在飞机座椅背面的电视屏幕、以及让乘客在搭乘飞机时能够给随身带的小电器充电的电源插座。该股股价在2007年达到峰值,当时报价接近每股50美元;目前该股价格不到33美元。

第九位:Celgene Corporation

自1992年4月以来的总回报率:6,244%

这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其成功大多要归功于该公司所生产的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多发性骨髓瘤是血癌的一种。在Piper Jaffray研究生物科技行业的分析师伊恩•索麦亚(Ian Somaiya)说,“这一直以来都是一家很棒的公司,其生产的药物也很棒。”据索麦亚称,他向投资者推荐买入这只股票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索麦亚表示,该公司旗下用于治疗血癌的药物包括沙利度胺(Thalomid, 又名thalidomide)和来那度胺(Revlimid),这两种药物都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寿命大大延长了,其中,来那度胺是沙利度胺的仿制药,前者比后者的副作用更小。

第八位:百健艾迪公司(Biogen Idec)

自1992年4月以来的总回报率:6,334%

这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增长轨迹并不像Celgene那样平稳,不过该股股价自2010年以来增长了一倍。该公司最知名的产品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阿沃纳斯(Avonex)以及之后开发出的药品那他珠单抗注射液(Tysabri)。Piper Jaffray的索麦亚表示,该股近年来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所开发新药的临床结果要好于预期。这种新药是片剂(不像之前的药品那样是注射液),也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第七位:Diodes

自1992年4月以来的总回报率:8,601%

这家公司在20年前只是一家半导体产品分销商。据Benchmark Company的资深分析师加里•莫布利(Gary Mobley)介绍,到上世纪90年代末,Diodes成为一家名为建兴电子(Lite-On)的台湾制造商在美国的独家代理,之后该公司利用从独家代理业务中获得的现金流将业务扩大,成为一家自行生产半导体设备的制造商。

第六位:甲骨文公司(Oracle)

自1992年4月以来的总回报率:8,571%

晨星公司一位分析师曾在2000年3月时写道,“尽管长期以来甲骨文公司在企业软件市场中的地位无人能敌,但其股价所反映的市场情绪已经太过乐观了。”此言不虚,该公司股价在2000年达到峰值,升至每股45美元左右。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该股实现了稳步复苏,不过以当前接近每股30美元的价格,甲骨文还没有完全恢复昔日风采。

第五位:高通公司(Qualcomm)

自1992年4月以来的总回报率:9,232%

这家芯片制造商股价也在2000年达到峰值,当时每股报价约75美元,随后暴跌后一路回攀至如今每股62美元的水平。Sterne, Agee & Leach的股票分析师维贾伊•拉克什(Vijay Rakesh)说,“高通公司表现一直十分出色。”该公司开发出的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简称CDMA)成为无线网络的一项重要技术。该公司拥有多项与此技术有关的专利,这使得它能够向几乎所有移动电话硬件制造商收取专利授权费。该公司还为包括iPhone在内的许多移动电话提供芯片,其芯片产品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因此高通能够获得比诸如Diodes这样的公司更高的利润率。

第四位:EMC公司

自1992年4月以来的总回报率:9,624%

这是又一家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遭受沉重打击的公司,2000年时,EMC股价是当前每股28美元这一价格的三倍多。不过一直以来,这家数据存储公司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中成功保持住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位:贰陆公司(II-VI)

自1992年4月以来的总回报率:10,423%

贰陆公司创业之初只生产一种激光光学元件。据Longbow Research的资深股票分析师马克•道格拉斯(Mark Douglass)称,这种元件就像剃须刀片一样──是整台设备的关键部位,而且需要定期更换。道格拉斯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激光设备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出现激增,其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速要快好几倍,因此“这家公司基本上是搭上了顺风车。”他称,贰陆公司在业内声望也很高,基本上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历来利润率都很高。

第二位:Middleby

自1992年4月以来的总回报率:14,330%

这家厨房用品制造商股价的增长大多是在过去10年中完成的。该公司生产烤箱以及其他供饭店使用的厨具,“不过该公司大概更像是一家科技企业,而非工业企业或是设备制造商,”罗仕证券(Roth Capital Partners)的证券分析师安东•布伦纳(Anton Brenner)表示。他指出,“该公司是行业里最具创新力的企业。”

第一位:Kansas City Southern

自1992年4月以来的总回报率:19,030%

 除了在2008年和2009年跟随市场整体走低外,该股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直在稳步攀升。不过当年这家公司看起来有些不同。晨星的莱森说,“当时这是一家综合性企业,而且是一家很奇怪的综合企业。它同时具有铁路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该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于2000年被独立拆分出去,成为如今的上市公司Janus Capital Group。莱森表示,“在当年拆分时,该公司最具价值的业务是这个资产管理公司,而非铁路。”不过自独立至今,Janus的股价已经跌去78%,而Kansas City Southern的股价却上升了1,051%。当初Kansas City Southern的利润率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该公司的铁道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境内,因此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带动下日渐活跃的跨境贸易令这家公司大为受益。如今其利润率已经接近行业均值。显然这个乌鸦变凤凰的故事已经让耐心的投资者得到了回报,不过晨星的分析师们相信,该公司最风光的日子还在后头。本文译自SmartMoney。

2012年3月8日星期四

加拿大移民部考虑一刀切 淘汰积压个案

 移民部长康尼(Jason Kenney)周三表示,考虑透过立法方式,消除现有逾百万的移民申请积压案件。他指出,移民制度需要变革,要确保移民来到加拿大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他表示,将会研究各种方案,让引入移民的程序现代化,也会参考新西兰在2003年透过立法,清除积压移民申请的做法,其中包括更改审查方式,申请人积分愈高,审查愈优先;申请人的英语能力和有无聘书,成為移民之路首要关卡,新西兰改制后估计一半申请人不合资格,被挤出移民申请队伍。

面对愈来愈高的英语能力要求,有华裔申请人因一分之差,被拒移民。排队多年的大批申请个案,也可能遭移民部一刀切全废。

康尼在加拿大经济会所(Economic Club of Canada)发表演说时说﹕「我们必须改革,推动有益于加拿大和新移民的移民计划。」

一个国会委员会周二提交报告说﹐目前积压了超过100万个申请﹐包括多达46万个技术移民类别。官员向委员会说﹐如果制度没有变革﹐积压个案要到2017年才可清理。

康尼说﹐目前的制度失去功能。「我们不能继续向人说﹐他们要等8年﹐才可有一个能否来加的决定。」

康尼说﹕「目前我们正研究﹐所有应对这些积压个案的方案﹐找出一个更快和更能回应问题的制度。」他称,现在有很多人拥有当前经济需要的技术,也想移民加拿大,但是如果本国必须忙于处理5年前、甚至更早的申请积压,加拿大便无法及时欢迎这些有利本国经济的移民。

為了清理积压,他说,加拿大会参考新西兰,当地在2003年透过立法,清除积压的移民申请,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申请人库」(pool)的概念,政府依据需要从所有申请人中选取具有潜力的;而移民的审查顺序将根据积分高低,而非申请时间。

此外,今年也将就移民制度推出系列的改革。他说,其中一项是给予各省权力,拣选他们希望接收的移民。如果省府从现存的技术工人申请积压个案中,拣选适合当地需要的移民,可透过一项试验计划,每年额外接收1,500个移民。

康尼表示,过去几年,透过省推荐移民计划,移居草原省份的人数三倍成长,显示这是一个让移民分散加拿大的更有效方式。

移民部也考虑在获得积压案件申请人的同意下,让企业直接从中挑选需要的移民,而这些取得聘书的申请人,其申请案将获优先审查。

另一方面,康尼也有意对技术移民的计分方式进行改革。他称,去年移民部就制度改革进行了全国的諮询,获得多个改革建议,例如引入「最低语言要求」、加重语言与年龄计分比重等。

而康尼并强烈建议现有积压案件中的申请人,撤回现有申请案,重新透过更快捷的省推荐移民计划提出申请。

但新民主党移民评论员戴伟思(Don Davies)说﹐虽然移民匹配经济需要是重要的﹐但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更全面整体的对策。

他说,赋予各省、僱主更大权力﹐存在风险。他说﹕「我不相信﹐我们希望将拣选谁人来加的权力﹐授予私人领域。」

康尼说,「这不是要将移民制度私有化﹐是在请人时要有更积极的角色﹐令移民来到时﹐他们可以得到工作。工程师应该做工程师﹐不是当的士司机。」

2012年3月5日星期一

美国国籍不再吃香?华人"绿卡"与"公民"难抉择

先拿到美国绿卡,然后等待申请入籍,在很多人看来,这恐怕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了。然而有趣的是,并非每个如愿来到美国的人,都有意申请取得美国国籍。


加州圣地亚哥一个名为“入籍协调会”(Naturalization Collaborative)的民间团体统计,圣地亚哥有资格成为美国公民但未提出申请者超过15万人;全美国这样的人更高达810万。

据该团体分析,获绿卡后迟迟未申请入籍归化的原因,主要是当事人不知道如何办理相关手续,又无钱聘请律师帮忙。这种情况在西语裔新移民中尤为普遍,但对华人移民而言,拿绿卡后不申请入籍的原因却复杂得多。

“绿卡”与“公民”难抉择

依照美国移民法例,外国移民在取得永久居留权(绿卡)后,居住满五年(和美国人结婚申请到的绿卡要求居住满三年),即可申请归化为美国公民。申请人过去如无重大违法行为,只要经过例行的公民常识与英语考试,大多可以顺利通过。 然而“入籍协调会”统计,有资格归化者只有不到10%会提出申请,一辈子拿绿卡者大有人在。

美国联邦人口普查局也曾公布过一份报告,该报告显示合法居留在美的华人中,有三分之一不是美国公民,人数超百万。在这些过百万的合法居留华人中,许多人持有绿卡早已超过五年,为何他们至今仍然保持非公民身份?

记者调查发现,一部分人是因语言问题没有参加入籍考试。根据联邦人口普查局的统计,近五成华裔自认“不太会说英文”,即使不少已归化为公民的华裔,仍有语言障碍。一些对能否迈过入籍的门坎没把握的绿卡持有人,就干脆保留中国国籍。

正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许多来自大陆目前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宁可保持中国公民身份。现行的中国《国籍法》,不承认双重国籍。而这些华人因为经商、省亲、学术研究或旅行观光之需,每年进出中国,甚至往返多次。在这种情况下,拿绿卡当然比拿美国护照方便得多,不但免去办中国签证的麻烦,且可以省下逐年上涨的签证费用。

来自上海的刘女士是美籍华人,她告诉记者说,近些年来,她愈来愈感觉美国身份给她带来不便。由于生意主要转移到中国,她需要经常长住中国,但按目前中国法律,外国人每次签证最多只能停留半年。如果需更长时间,则要申请延期。周而复始,大费周章。

而另一位余女士现在正面临要不要入籍的选择。她担心,一旦加入美国籍,她就失去了以后长期在中国居住的自由,其它不谈,光是每次的签证就不胜其烦。在别人眼中犹如至宝的“美国公民证”,在余女士看来,此时成了烫手山芋。

移民律师许俊良表示,对于中国的移民来说,“绿卡”与“公民”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可以“自由出入”,进入中国不用签证,而且居住长短没有限制;而美国公民进入中国除需办理签证,停留时间也有限制。

对这些经常需要往返两地的经商华人而言,“便利”是他们选择放弃美籍的最重要因素。而对其余大部分华人来说,拿绿卡后不申请入籍的原因却复杂得多。

名词释义

美国永久居民卡,亦称作绿卡,是用于证明外国人在美利坚合众国境内拥有永久居民身份的一种身份证件。“获得绿卡”则指成为永久居民的移民过程。

绿卡持有者的合法永久居留权是由官方授予的移民福利,其中包括有条件地在美国居留与获取工作的许可。持有者必须保持他的永久居民身份,如果该身份所需的某个条件不再满足时,持有者将可能失掉该身份。

一名合法永久居民在美国境内以永久居民身份居住满5年(或与美国公民结婚3年的),并满足所有移民局所列出之条件后,可以申请成为美国公民。

叶落归根,还是落地生根?

来自福州长乐的谢江持有绿卡已十多年,目前在加州一家制药厂担任技术员。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他,英语水平通过入籍考试完全没有问题,但他至今仍然没有入籍。

“在异乡生活可能更能体会这种思念的心情吧。我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为自己的国家做点贡献,骨子里还是那颗中国心。”但出于就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实际考虑,在“入不入籍”的问题上他也不免陷入两难境地。

据了解,目前在美国的七八十万闽籍移民中,在美东地区的福州长乐人就有十七八万。纽约长乐公会的不少侨团领袖,目前仍持绿卡。老一辈的华人中,有人将放弃母国国籍视为“割裂祖宗根脉”,所以不愿迈出归化的一步。究竟是叶落归根,还是落地生根?这是如谢江一样的许多乡亲需要正视的问题。

美国宾州西彻斯特大学准副校长洪朝辉表示,以前老一辈的华人移民,抱着“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常常为了加入外国籍内心饱受煎熬。新一代华人移民,大多认同“落地生根,就地参政”的新理念。

洪朝辉认为,华人移民落地生根比叶落归根更值得鼓励。事实上,许多早年漂洋过海讨生活的华人,早已在侨居国落地生根,是当地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在美国,只要拥有合法居留身份,不管是否公民,都不影响其成就。是否美国公民只是寻求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我的许多朋友包括我本人都是持绿卡多年,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在事业上的升迁。”

双重课税“养”国籍,不划算!

相比老一代人饱受传统挂念的牵绊不同,新一代的华人在要不要入籍这个问题上,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利益。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永久居民和公民在社会福利、税收政策上的差别。

在纽约皇后区一家医院任职护士的萧莉,经常要回北京探亲访友,基于持中国护照回国内要比持美国护照方便的考虑,她曾前往社会安全局了解美国公民与永久居民的社会福利有什么不同。“原来永久居民只要在美国连续工作10年,做满40个工作季点,就可开始领退休金,退休后享受的社会福利与美国公民完全一样,那还有什么必要成为美国公民?”

除了像萧莉这样有固定工作,但需要经常回国探亲的华人,让许多在中国有业务往来的华人坚定不入籍信念的,正是美国的税务制度。

郭先生7年前就取得了美国公民身份,但随着这些年他在中国的生意越做越好,他开始感到每年的税务不堪重负。他在中国做生意不但要缴纳中国本地的税,同时还要交纳美国政府的个人海外收入所得税,这对他来说每年至少要缴纳10万美元。他开始怀疑是否有必要每年用这么多的钱来"养"美国国籍,因为毕竟他每年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

美国要求在海外生活的美国公民为海外收入缴纳联邦税赋。对于长期旅居国外的人来说,双重课税尤其让人恼火,他们必须年复一年地向美国纳税,却享受不到什么好处。

然而这一纸国籍俨然成了一座“围城”——要出来可没那么容易。

据郭先生说,根据美国参议院的法案,他必须缴纳近60万美元的税才能放弃公民身份。该法案规定,如果美国公民要放弃美国籍,须先缴清各项税赋,把他们拥有的股票、房地产、艺术品和其他资产,全部按照市价课税,一次结算清楚。

这么看来,只要呆的时间够长,并且连续工作,退休后既能享受到和美国公民一样的福利,并且在两地做生意的过程中还可以省掉一笔相当可观的税金,何乐而不为?

链接

每一工作季点(Working Credits)是由赚取的工资而定,但每年的规定金额都可能不同。需要累积足够40个季点才符合资格申请社安退休金。以2010年为例,每已付社安税的 1120元工资便可获得一个季点(2009年为1090元)。换言之,假如你今年的收入有4480元或以上,并缴付社安税,便可获得四个季点。以上 4480元可以在一年或一个月内赚取。但由于每人每年最多只可获得4季点,这就是为什么最少要工作10年才可以获得40季点。如果某一年,你获得的季点少于4个,便需要工作超过10年。

工作季点如何算?

美移民与公民服务局首次以中文举办入籍推广活动

为鼓励更多符合资格的中国移民加入美国国籍,美国移民与公民服务局首次以中文举办入籍程序推广活动,日前在旧金山移民与公民服务局举行,同时在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并通过电话热线以普通话和广东话回答全美范围提问。

旧金山移民与公民服务局公共关系官员林莎朗表示,讲中文的移民是移民与公民服务局服务的第二大群体,但许多中国移民没有通过正常途径了解移民局服务,因语言障碍害怕与移民局官员打交道。2010年以西班牙语举办入籍推广活动后,考虑到旧金山的中国移民增长最快,决定将首次中文推广选在该地,鼓励符合条件的移民尽早入籍。

参加活动的中国移民最关心的话题集中在老年移民英语有障碍如何豁免英文考试,获得绿卡后经常返中国是否影响入籍等。

根据移民与公民服务局提供的信息,2010年会计年度,共有70863位中国出生的移民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绿卡),占所有绿卡获得者的6.8%。

政府追查公民海外资产,外国人身份成保护伞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已经两次启动海外资产的主动申报计划,加强对美国公民及绿卡持有人海外资产的追查。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开始对自己国内公民的“钱袋子”盯得越来越紧,特别是富人们藏匿于海外的大笔资产。而移民留在美国境外的大笔资产和收入,更是成为美国彻查富人资产的重点。因此,生意做得较大的华人大多担心美国政府追查海外收入,予以征税,故将保留外国人身份当作一种保护性措施。

2011年末,美国国税局公布了《海外账户纳税法案》部分实施细则。根据税法规定,截至2011年12月31日,居住在美国境内、在海外拥有5 万美元以上资产或者居住在美国境外、在海外拥有2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美国公民和持有美国绿卡的外国人都需要在2012年4月15日前向政府申报;藏匿海外资产拒不申报被视为有意逃税,一经查出会被处以高达5万美元的罚款,严重的还会被判刑。

此外,美国政府还规定,所有想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银行从2013年1月1日起都必须向美国国税局提供存款超过5万美元的美国公民账户信息,否则就被视为与美国政府不合作。对于不合作的金融机构,若有美国来源所得,美国将对其总收入(而不是净收入或利润)征收30%的惩罚性税收。瑞士银行家菲利普布朗认为,上述措施无疑是“迫使银行在丧失客户和公开资料之间做出痛苦的抉择”。

这项措施无疑给“目标对象”的华人在入籍问题上泼了一大盆冷水。不少在美做生意的华人表示,原本政府就对海外收入征税了,现在还要追查海外资产,完全不考虑入籍了。

另外,在美国大约有250万的华人是美国第一代移民,这些人与祖籍地都有或多或少经济上的联系。美国政府出“重拳”彻查公民海外资产以来,就有不少华人为了保住在国内的资产而放弃入籍。美国《每日新闻》网站认为,美国政府要求外国银行提供美国公民账户信息,将会让那些打算在海外开立投资或储蓄账户的美国公民遭遇更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已经入籍的华人,最终选择放弃美国公民身份的人数也将越来越多。

据美国国税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的最新报告显示,自2008年以来,放弃美国国籍(或终止长期永久居留身份)的美国人数量增加了近9倍。国税局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就有499位美国人移民海外,这意味着他们或许不必再在美国纳税了。国税局没有说人们为何要放弃美国国籍,也没有透露他们都是些什么人,都去了哪里。律师们说,其中大部分是富人,他们移民到了各种国家。

与之相比,2010年每季度平均移民人数为384 人。而2010年的移民人数已经较2009年和2008年有大幅增长。2009年和2008年的每季度平均移民人数分别为186人和58人。当然,这都是小数目。美国总人口有3亿多,499人移民海外只是沧海一粟而已。然而,趋势却几乎呈直线上升态势。

4年来放弃美国国籍者增加9倍

物换星移,美籍为何渐“失宠”?

入美籍难,难于上青天。这曾是无数华人发自内心的感叹。曾几何时,美国国籍让无数华人梦寐以求。但是近年来,过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美国国籍却在悄悄“失宠”。

加入美籍对移民来说,好处自然不必多言:持美国护照无需签证便可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美国公民可以有资格给父母等家人申请移民,并享受美国宪法赋予各种权利等等。这一系列原因诱惑着一代又一代的华人去争取美国国籍。

然而春江水暖鸭先知。美籍到底实不实惠,已经进入“围城”的华人最有发言权。

美国政府官方出版物《联邦公报》显示,2010年有超过1500名美国人放弃了美国国籍,平均下来则是每个季度将近400人。

在2009年放弃美国国籍的一名香港银行业人士说,他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他已经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好些年,交给美国政府的税款和孩子的学费差不多。另一位专门办理移民和税法的律师表示,近年来办理放弃美国国籍或绿卡身份手续的客户数量已经发生了“指数级的增长”。

居住在海外的美国侨民越来越多地选择放弃美国国籍,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要求本国公民为海外收入支付所得税并且负有资产申报义务,这使得在海外保持美国公民身份的成本越来越高,麻烦越来越多,让人难以负荷。

居住在美国的外国移民大多希望加入美国籍,居住在海外的美国公民和少数美国富人却因为不堪税负而放弃美国籍,这两类人中都有相当部分是华人。华人的入籍与脱籍,说明一方面美国国籍对普通移民的吸引力,一方面说明在经济不好和税负沉重的情况下,美国国籍正在失去其吸引力。

2012年3月4日星期日

或许马克思是对的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刘易斯(Al Lewis)撰文介绍,美国传奇价值型投资人格兰瑟姆在他递交公司股东的信件当中对美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缺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以下即刘易斯的评论文章全文:

现在,所有人都紧盯着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今年致股东的信件,却在无意间错过了另外一封很可能更加重要的信件,来自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的信件。

和巴菲特一样,格兰瑟姆也是位传奇的价值型投资人。他和别人一起创建了波士顿投资公司GMO LLC,后者旗下的资产目前有970亿美元。这些资金的规模大致只有伯克希尔(BRK.A,BRK.B)的一半,但是也足以让人们好好听听他的声音了。

巴菲特的信件虽然是万众瞩目,但是却充满着各种陈词滥调,诸如“美国最好的日子还在前头”之类。这位奥马哈海滩的神祗宣布“银行业正在重新站稳脚跟”,甚至在抵押赎回权的丧失当中,他居然也可以发现亮点:“大量的人因为赎回权丧失而‘失去’了自己的房子,但是实际上他们却是实现了利润,因为他们更早进行了再融资,获得了超过自己成本的现金。”

然而格兰瑟姆不同,他的眼光更为长期,而且对于我们破碎的经济体系的前途也没有那种廉价的乐观。

他写道:“资本主义正在威胁我们的存在。”

格兰瑟姆认为,资本主义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至少是部分正确的。他写道,两位学者“期盼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出现,因为他们指出,这会使得资本主义更加强大,更加过分,最终不计后果地行事”。

全球化“将为资本家提供更多绞索来绞死自己……从激烈竞争的资本家彼此手中买到的绞索”。

格兰瑟姆是一位英国人,在谢菲尔德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获得了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出道时曾经在荷兰皇家壳牌担任经济学家,于1977年创建GMO。

他说,资本主义几乎在所有方面都优于任何其他经济体系,只是有那么两三个主要的缺陷,但是这些缺陷都有潜在的致命性,而且很大程度上都被忽略了。比如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不可以建立在不断膨胀的债务基础之上,企业不可以获得左右政府甚至掠夺国库的权力,而“不惜任何代价的增长”更是一剂全球自杀毒药。

以下就是格兰瑟姆一些出色的观点:

——资本主义对未来现金流的价值挖掘过分,伴随不断举债,“你的孙辈就无法拥有任何价值了”。

——企业因为管理层举债而奖励他们是愚蠢的:“资深官员的整体薪酬……相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比例从艾森豪威尔时代的40倍一直增长到了今天的600倍,可是却没有任何迹象显示,现在的人们,其才能较当初有什么提升。”

——眼中只有利润而没有人:“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并没有道德神经。无论最高法院怎么想,资本主义不是人。”

——人们借得越多,赌得越大:“杠杆手段……不断增加你所获得的回报,直到有一天突然将你埋葬。”

——这一次也没有什么不同:“别理会……那些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拉拉队长,他们会告诉你说这一次我们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哪怕这话是出自联储之口。不,我们应该说,越是联储说的话才越不可信。”

——华盛顿正在变成一个企业界的子公司:“资本主义从来就不缺钱,而钱可以买到影响力……他们所影响的那些问题恰恰是……对于我们的社会的存在至关重要。”

——大企业是刹不住闸的:“有道德的首席执行官可以让一家公司的脚步暂时慢一点,但是这终归只是不可靠的和临时性的解决方案。”

——经济理论罔顾自然法则。巨大的苦难在于“对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显而易见的无能……资本主义想要的就是吞噬……有限的资源,而且速度还不断加快,这潜台词就是地球上每个人都有权像被各种废弃物污染的发达国家这样生活”。

——现在我们即将失去的不仅仅只有廉价石油,还有“失去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喂饱自己的能力,因为不断土地不断被占用,也因为化肥的影响——但这却几乎没有引起任何注意”。

——美国人太过乐观了:“他们选择了睁一眼闭一眼,只看好事,不看坏事的方法来生活……总是有少数专家缺乏长期眼光,缺乏基本常识,或者是有意为某些人说话,这样的‘专家’哪怕目睹了凶案的发生,也会说一切都运转良好。”

——政府必须介入和干预:“要避开马克思所描绘的启示录一般的前景,我们必须有一些适度的政府干预……以免资本主义太过自负,导致一些严重的社会反应。”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误判在于认为劳动者会团结起来。“在没有劳动者的时候要发动劳动者革命是非常困难的。组织自动化机器工具可不是件容易事。”

联系我们:(604779-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