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高品质股票VS低品质股票

沃尔玛(WMT)的投资者现在的确有理由怀疑:金融上帝的脑子是不是坏掉了?


沃尔玛的财务状况非常理想,坐拥大量的现金,债务极为有限,而且盈利能力的历史记录不容怀疑。可就是这样一家公司,第一季度的股价涨幅却只有4%,即便计入股息的成分,其投资者也不过只收获了4.6%的回报。

与此同时,若是比较财务状况,花旗(C)与沃尔玛可谓是天壤之别。在金融危机期间,这家公司被推进了联邦政府的重症处理室,即便现在也还没有完全出院,生存能力依然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然而众所周知,花旗的股价在第一季度的涨幅达到了22.4%,大致相当于沃尔玛的五倍。

更为重要的是,沃尔玛VS花旗这种荒唐事在今年绝非个例。平均而言,财务品质评级最高的公司在今年前三个月当中的股价涨幅只有那些最低公司的一半左右。这种情况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存在了。

至少,在一些观察家看来,这种高品质股票和低品质股票之间颠倒黑白的现象意味着我们当前的股市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会受到下跌行情的冲击。当然,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投资者而言,将投资建立在两种股票之间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消失,乃至于整个局面翻转过来的预期基础上,便不失为一种安全的选择,毕竟,高品质股票的表现迟早是要超过低品质股票的。

可是问题在于,这种按理说不该出现的差异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呢?不消说,从2007年至2009年熊市到新兴牛市的行情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熊市当中,那些低品质股票所遭受的打击是最为惨重的,毕竟企业是否能够继续存在下去都成了问题,股价暴跌也是情理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经济显现出复苏的迹象,跌得最狠的涨得最快,自然也有其逻辑的合理性。

然而,GMO的首席投资策略师格兰汉姆(Jeremy Grantham)却认为,前述的这一逻辑,至多只能部分解释当前这种现象。在几个月前接受采访时,格兰汉姆曾经说过,在他看来,造成这一局面的还有一个因素,而且甚至可能是更加重要的因素,这便是联邦政府的刺激计划。格兰汉姆认为,联邦政府的做法其实是在暗示,甚至是明示投资者,政府将提供支持,确保那些低品质企业的安全——即便他们那些高风险的策略和行为遭到了失败,他们也不必自己承担这失败的全部后果。

在这种情况之下,投资者又怎能不将赌注押在低品质股票价格的上涨之上呢?

不必说,这里便隐藏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即政府的计划和政策并非一个可以永远存在下去的因素。当这些计划及其影响逐渐远去,股市就会重新定价,而人们面对那些低品质企业的股票时,就不能不想到其下跌的风险了。

当那一天到来,沃尔玛这样的高品质股票就将成为市场的领先者。

问题在于,要确定那一天究竟是哪一天,确实是一件让人为难的事情,因为政府方面已经一再表示出了强烈的意愿,显示他们打算将刺激计划一直进行下去,其可能持续的时间将大大超过多数人最初的预期。换言之,高品质股票超越低品质股票并非短期的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种长期的必然。

不过,虽然长期,但终究是必然,有鉴于此,我还是汇编了一份名单,上面的股票整体而言财务品质评级都是很高的,而且也都是那些《赫伯特金融摘要》所追踪的优秀投资顾问们目前多数人推荐的,这些股票依照顾问的重视程度排序如下:

微软(MSFT)

强生(JNJ)

沃尔玛(WMT)

惠普(HPQ)

辉瑞(PFE)

IBM(IBM)

AFLAC Inc.(AFL)

百时美施贵宝(BMY)

百事可乐(PEP)

3M Co.(MMM)

(本文作者: Mark Hulbert), 仅供参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